llm1225
发表于 2025-2-22 13:02:21
txgcs 发表于 2025-2-22 11:59
这个是管计量的主管回复的,我说让管计量的工程师给生产部的人员培训下计量器具的管理,领导说计量的负责 ...
就这还当主管呢!
long157669
发表于 2025-2-22 13:09:22
开不符合项有两个思路:1.开给被审核部门,让被审核部门去回复;2.开给主管部门,需要自己去沟通确认主管部门。
我之前的公司,开不符合项就直接开在被审核部门,问题怎么解决怎么处理,让被审核部门和管理部门自己沟通。
julia6604
发表于 2025-2-22 13:45:18
金山岛主 发表于 2025-2-22 12:47
都太较真了,谁的责任,最后给解决了,就可以了
肯定是没人愿意写报告:lol
lhg821
发表于 2025-2-22 13:53:28
个人观点:判哪个部门的责任还要看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举例说,如果是品质部校准管控缺失,那就是品质部的校准管理问题.如果这台秤根本就不在品质部门管控清单里,是生产部的私货,那责任应在生产部。所以目前审核发现的证据不足,还需一进深挖。比如,对照品质部的量具清单及校准管理,以及生部部的设备清单及设备维护策划等。
114729789
发表于 2025-2-22 14:39:36
kamire 发表于 2025-2-22 12:14
哦,那就不是一个流氓了,是一帮混子呗
他们都无所谓,你自己操心什么
说得很对,别人都不在意的事,你这么在意干嘛
chinape
发表于 2025-2-22 14:43:14
{:1_180:}{:1_180:}{:1_180:}
GG-bond
发表于 2025-2-22 14:58:48
外审的话问题就按过程要求品管牵头整改。
内审的话就要根据流程、职责来判断,有文件要求的话就根据文件要求来定性责任部门,比如要求测量工具验收计量要参与然后校准发放合格证,实际生产采购验收未通知品管确认,由生产整改;或者流程就没定清楚,品管整改,总之多数企业内审一般都要帮他们往前分析一步明确问题产生点各部门才会接受,不然就是扯皮。
GG-bond
发表于 2025-2-22 15:01:45
long157669 发表于 2025-2-22 13:09
开不符合项有两个思路:1.开给被审核部门,让被审核部门去回复;2.开给主管部门,需要自己去沟通确认主管部 ...
能形成这种管理氛围的不多,还是要看领导的支持力度
llm1225
发表于 2025-2-22 15:03:36
long157669 发表于 2025-2-22 13:09
开不符合项有两个思路:1.开给被审核部门,让被审核部门去回复;2.开给主管部门,需要自己去沟通确认主管部 ...
你这办法也不错,让他们自己打架去!
fenghaosu
发表于 2025-2-22 15:08:25
1、现在的现象是生产部使用了未经校准的电子秤;2、查计量台账,如果台账有这个称的信息,能提供这个称的校准报告,那就是标签脱落或者其他原因,不符合就不成立;3、如果台账有这个信息,无法提供校准报告,那就是未送校准,品质管计量,那就是品质的责任;4、如果台账没有这个称的信息,那就是称买回来就没有送品质登记以及送检,那这又是另外的原因。5、具体看看你们的电子秤的作用,如果这个称重不影响产品关键特性,那我估计没多少企业愿意去送检。6、就从这个事情深挖一下,说不定采购流程不合规、计量送检流程不合规、计量器具发放不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