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_paolo 发表于 3 天前

金属件电泳后常见的不合格品情况说明

本帖最后由 zhan_paolo 于 2025-4-2 09:46 编辑

1、外观问题
   颗粒:烘干后的电泳漆膜表面存在手感粗糙或肉眼可见的较硬粒子。形成原因包括电泳槽液有沉积物、凝集物或其他异物且槽液过滤不良;电泳后冲洗液脏或冲洗水中含漆浓度过高;烘干炉脏,落入颗粒状污物;进入电泳槽的被涂物不洁净,后水洗不净;涂装环境脏;电泳漆的润湿度不够等。解决办法有削减尘土带入量,加强电泳槽液过滤;提高后冲洗水的清洁度;整理烘干室;加强电泳前工件的冲洗;保持涂装环境清洁;调整电泳漆的润湿度等。
   缩孔:烘干后漆膜表面出现直径通常为 0.5-3.0mm 的漏底微孔、不漏底的火山口状凹陷等。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电泳漆湿膜中或表面有尘埃、油渍或与电泳涂料不相容的粒子,也可能与被涂物的材质有关,如金属底材上存在微裂纹和微孔等。此外,前处理除油不干净、槽液有油污或异物混入、加漆时未搅拌均匀、电泳后水洗中含油分或烘干室内不干净等也会导致缩孔。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检查输送机构和挂具,防止油滴污染;加强前处理清洗;去除槽液内异物并保持清洁;确保加漆搅拌均匀;经常更换水洗液和清理烤箱等。
   橘皮:电泳漆膜表面形成像橘皮一样连续的波浪状态,通常是由于涂料流平性不好造成的。具体原因包括助溶剂含量低;补给原漆时没有充分熟化;电泳电压过高,时间过长,使涂膜过厚;槽液 PH 高;槽液颜基比过低;槽液中杂质离子过多,电导率过高等。可通过补充助溶剂、充分搅拌原漆、适当降低电泳电压和减短电泳时间、调整槽液 PH 值、补充颜基比较高的电泳漆、超滤处理等方法来解决。
   颜色不均匀:涂层烘烤固化后,颜色的深浅程度不一样,漆膜花脸。包括阴阳面和同一面上的色泽不一致两种情况。阴阳面问题主要是槽液颜基比不适宜以及工件在电泳槽中的位置不当;同一面上色泽不一致的原因有槽液中的颜料分散不均匀、固体份含量过低、零件形状复杂或上挂方式不对导致电场被屏蔽、工件在入电泳槽前氧化有黑印、槽液内溶剂含量过低或过高以及电导率过高等。可通过调整颜基比、调整工件位置、加强槽液搅拌循环、补加原料、改进挂具、检查底材颜色、适量补加或超滤处理溶剂等方法来改善25.

2、性能问题
   针孔:工件上有露底针状小孔,分为湿膜针孔和烘干后针孔。湿膜针孔产生的原因有电泳电压过高,电流冲击反应过剧,产生气泡过多,或升压速度过快;溶剂含量偏低;槽液温度过低;涂料的 PH 值过低及溶剂过多,使漆膜抵抗杂质能力变弱;槽液杂质离子过高,电解反应猛烈,被涂物表面产生的气体多等。烘干后针孔产生的原因有固体份过低、溶剂含量过低、混入电泳漆中的杂质粘附在漆膜上等。解决办法包括适当降低电压,加长软启动时间;添加溶剂;控制槽液温度;提高涂料的 PH 值;超滤除去杂质离子;提高固体份含量;除去电泳漆中的油脂等杂质等。
   涂膜过薄:电泳后工件表面漆膜厚度过薄,造成颜色、光泽和遮盖力不理想,质量等级下降。原因有电压过低、电泳时间不够、槽液电导率偏低、被涂物通电不良、溶剂含量偏低、槽液固体份偏低、PH 不当、槽液温度偏低、极板连接不良或被腐蚀、导电杆连接不良等。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升高电压、延长电泳时间、减少 UF 液排放、清理挂具、补充溶剂、提高固体份、调整 PH 值、提高槽液温度、检查极板和导电杆电线连接等。
   涂膜过厚:工件表面的干漆膜厚度超过工艺规定的要求,虽漆膜外观良好,但会导致涂料消耗增大,成本提高。主要原因有槽液中助溶剂含量偏高、固体份过高、PH 不当、槽液温度偏高、电压过高、电泳时间过长、电导率过高等。可通过超滤处理、降低固体份、调整 PH 值、降低槽液温度、适当降低电压、适当缩短电泳时间等方法来解决。
   泳透力下降:正常情况下工件的内腔、夹层结构内表面都能涂上漆,但有时内腔泳涂不上漆或者涂得很薄。原因有颜基比偏低等,可通过补加色浆提高颜基比来解决。

njkiller 发表于 3 天前

学习了

潇洒老王 发表于 3 天前

感谢分享

asdqwe123 发表于 3 天前

谢谢分享

独角兽 发表于 前天 08:14


谢谢分享

liutaobd 发表于 前天 08:44

学习了。

G_Darius 发表于 前天 08:58

感谢分享

sun-ch秋枫 发表于 前天 09:13

谢谢你的专业分享

honor 发表于 前天 09:37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属件电泳后常见的不合格品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