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 发表于 2025-4-6 13:13:33

关于MSA如何取样?

最近遇到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就是做MSA时十个样品如何取样,理解的都不一样,大家怎么看?

badboy0133 发表于 2025-4-7 08:27:27

本帖最后由 badboy0133 于 2025-4-7 08:28 编辑

這個問題的爭議核心在於 MSA 研究的目的和樣本選擇的代表性:

覆蓋公差帶 (選項 1, 2, 4): 這種做法的理由是,測量系統必須能夠在產品可能出現的整個規格範圍內都保持準確和穩定。即使目前製程變異很小,未來也可能變大,或者需要用此測量系統檢驗來自不同製程(變異可能不同)的零件。因此,需要用覆蓋整個公差帶(甚至包含邊界外的 NG 品)的樣本來「挑戰」測量系統。AIAG (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 的 MSA 手冊通常建議樣本應能代表零件變異的預期範圍或操作範圍,通常傾向於覆蓋大部分公差帶或製程變異。
覆蓋實際過程變差 (選項 3): 這種做法的理由是,MSA 應該評估測量系統對當前實際生產決策的影響。如果只關心目前製程的測量誤差佔比,那麼使用實際製程中產生的零件進行分析更具代表性。如果製程變異遠小於公差,使用覆蓋全公差的樣本可能會(相對製程變異而言)誇大測量誤差的影響。

總結:

選擇哪種方法取決於 MSA 研究的具體目標。

如果目標是驗證測量系統在整個規格範圍內的適用性,或者需要區分合格與不合格品,那麼選擇覆蓋公差帶的方法(如選項 1、2、4)更為合適,尤其是包含 NG 品(選項 2)。
如果目標是評估測量系統對當前製程控制和決策的影響,且只想了解在目前製程變異下的表現,那麼選擇覆蓋實際過程變差的樣本(選項 3)可能更相關。


在實務中,許多指引(如 AIAG MSA)更傾向於要求樣本能夠代表零件變異的操作範圍,且不建議只從變異範圍的中心取樣,因為這可能低估測量誤差。因此,覆蓋較大範圍(無論是公差帶還是較寬的製程變異)通常是更被推薦的做法,以確保對測量系統性能有充分的評估。這個投票反映了實務中確實存在的不同理解和做法。

li37251 发表于 2025-4-6 14:43:51

{:1_180:}{:1_180:}{:1_180:}

kamire 发表于 2025-4-6 16:31:35

这个早就有标准答案的,理解不一样说明有些人没有真正理解要求。在实践中,实际的做法可能有差别,可能和教材说的不一样,但是,你必须要理解这种做法,它这样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理论的要求的。MSA的取样要求是基于测量的目的而定的,测量的目的有两种:产品控制和过程控制。产品控制就是测量结果用于判定产品是否合格,这种情况下产品的选择不需要涵盖整个过程范围,测量系统的评定是基于特性的公差。如果是过程控制,那么测量的结果是用于确定过程是否稳定,测量系统的评定基于系统的过程变差,这个时候就需要获取整个操作范围内的样品。样品的选择影响到PV,PV用于计算TV,你可以看看公式,考虑下如果你人为干涉样品的选择,增大或者减少PV,那么会对TV带来什么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对你的分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你给的四个选择答案,都是错的,因为没有逻辑。

相依相偎 发表于 2025-4-6 16:37:22

:lol, 很少人投票

luzi0205 发表于 2025-4-6 20:41:51

kamire 发表于 2025-4-6 16:31
这个早就有标准答案的,理解不一样说明有些人没有真正理解要求。在实践中,实际的做法可能有差别,可能和教 ...

{:1_89:}{:1_89:}

nanfeng36 发表于 2025-4-6 22:51:13

手册怎么说?

golfgti 发表于 2025-4-7 06:50:36

kamire 发表于 2025-4-6 16:31
这个早就有标准答案的,理解不一样说明有些人没有真正理解要求。在实践中,实际的做法可能有差别,可能和教 ...

可以再请说明具体两种分析的样品要怎么取吗?两个都是随机取,然后产品控制用 P/T ratio 来评断,过程控制用过程偏差来判断吗?

pdcicbt 发表于 2025-4-7 07:04:48

kamire 发表于 2025-4-6 16:31
这个早就有标准答案的,理解不一样说明有些人没有真正理解要求。在实践中,实际的做法可能有差别,可能和教 ...

可以理解为计算公式不同吗?产品控制用 P/T ratio,因此只要随机取样就好 过程控制则尽可能的取得过程变异范围中差异最大的样本来计算PV吗?

samtang 发表于 2025-4-7 07:20:40

{:1_180:}

gufengxxu168 发表于 2025-4-7 07:29:54

{:1_180:}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MSA如何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