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jshu
发表于 2017-11-3 18:59:38
:Q
TBD16888
发表于 2017-11-4 02:35:29
感谢分享!
ke.kkkk
发表于 2017-11-4 10:34:50
{:1_101:}
azri_2004
发表于 2017-11-4 11:06:03
刚做完,心理还没有底
王锡凤
发表于 2017-11-5 13:42:23
学习,感谢分享
青菜头
发表于 2017-11-6 13:58:15
下载谢谢分享
lishuiping258
发表于 2017-11-8 13:26:27
不错,感谢分享!
mars10000
发表于 2017-11-8 23:22:09
感谢分享,不错
yang861
发表于 2017-11-13 12:13:13
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ZR-QM-QR-012 Rov.A1 NO:01
评审会议日期 2015年12月26日 评审会议地点 公司会议室
会议主持 邓惠山 报告编制 杨青松 共 1 页 第 1 页
评审目的 公司为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不断完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获得持续改进的机会,就是否可接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初次审核作出决定。
评审依据 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手册、程序文件、其他相关文件
评审内容: 1.内审及相关方结果沟通
2.纠正预防措施情况
3.以往市场跟踪措施情况
4.合规性评价情况
5.产品符合性和过程业绩情况
6.变更情况
7.顾客满意及反馈情况
8.以往管理评审情况
参加部门/人员 ■ 管理层■ 管理者代表■ 行政部■ 销售部■ 技术部■ 采购部■ 生产部
■ 质量部■ 仓储部
评价结论 本次管理评审是企业按照ISO9001:2008、ISO14001:2004标准要求,通过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作情况的全面分析和评价,肯定了体系实施以来的成绩,也看到了尚需改进或完善的方面,为体系建设的下一步指明了方向。
与会者一致确认企业目前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符合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也适应企业近期发展的需要,是适宜的、充分的和有效的。
根据本次管理评审结果,结合企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作的统一部署,确认本次会议后按原计划提出申请,迎接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初次审核。
本次管理评审作出以下方面的决定和措施:
鉴于公司目前实际运行状况需求,决策一下几点内容:1.增加生产设备以适应市场需求,2.加强公司员工环保意识和培训,3.完善环保措施,4.使2015年度公司销售业绩较2014年度增长50%。以上几点计划2016年第落实完成。
本报告发放对象:■ 管理层 ■ 各部门负责人 □ 其它
编制 王永峰 审核 杨青松 批准 邓惠山
日期 2015年12月26日 日期 2015年12月26日 日期 2015年12月26日
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报告
为了能使本企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顺利进行和实施,在体系开始运行后,本企业组织了员工学习ISO9001:2008、ISO14001:2004标准知识和客户要求,编制了《质量环境手册》和《程序文件》,学习相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为体系的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体系实施以后,大部分过程,进入了正常运行阶段,从运作的实际效果来看,文件体系总体上说是合理的、完整的、有效的,适应目前体系运作的需要。
从内审中,反映的情况看,各项工作基本达到预期策划的结果,对个别相对滞后的过程环节,通过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改进。对内审情况的分析将在“内审结果分析”中具体说明。
本企业一直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作为一项管理改善工作来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也都紧紧围绕实用、有效的原则得到展开。各过程考核指标值,稳中有升,顾客明确表示满意,体系实施以来,未发生过严重的质量事故及环境影响及投诉事故,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在目前的体系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问题,如对标准理解的程度和对本企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还存在着偏差,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努力加以改善。ISO9001:2008、ISO14001:2004是一个允许和需要不断改进的体系,在改进的来源方面,虽然抽查督导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应该是自我监督、自我改进,随着运行经验的逐步增加,各部门有必要养成随时自我检查、不断自我改进的习惯,与此相关的是检查或巡查也应该进一步加强。
yang861
发表于 2017-12-8 14:57:14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
2.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3.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
4.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5.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6.监视和测量结果;
7.过程审核、体系审核、产品审核结果;
8.外部供方的绩效;
9.资源的充分性;
10.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11.改进的机会;
12.不良质量成本,内部和外部不符合成本;
13.现有操作更改和新设施、新产品进行制造可行性评估;
14.对照维护目标的绩效评审;
15.过程有效性和效率;
16.通过风险分析识别潜在使用现场失效标示;
17实际使用现场失效及安全或者环境的影响;
18.应急计划的实施
19.设计开发的监视
20.以往的管理评审跟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