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风险"解读
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于2015年9月正式发布,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的也即将发布,新版标准首次提出了“基于风险的思维”理念,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版标准,做好认证转换的准备,本文对标准中的“风险”作了分析解读。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风险
一、标准修订背景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自1987年问世,经历了四次换版,迄今为止,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标准,也为国内众多的组织提供合格产品建立了组织保证和基本信心。
随着全球化贸易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业务细分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加,日益延长的供应链使得运营环节的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日益加剧。为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带来的影响,国际标准化组织从2012年开始致力于研究管理体系新框架,期望通过继2000版后的又次系统性修订,应用ISO导则增强同其他ISO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为未来十年提供一系列稳定的核心要求;在关注过程控制的同时将关注焦点最终落在结果的有效性上。
基于上述原则,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引入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理念,以领导力(Leadership)取代了管理(Management),从注重流程(Process)转向关注行为(Behavior)及绩效(performance);明确提出“基于风险的思维(Risk-based thinking)”在过程方法中的应用,体现了P-D-C-A的思路。绩效作为可测量的结果被关注的同时,对结果产生不确定性影响的风险随之在过程控制中得到关注。
二、风险的定义
在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对风险(risk)给出了及其客观的定义:不确定性的影响。定义及其六项注释明确了风险的特性:影响预期的结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风险仅作为负面的影响被控制;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其不確定性源于缺乏理解或知识方面的信息;风险的可能性随相关条件改变而改变,通常与机遇同时出现。对风险特性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
三、“基于风险的思维”解读
基于风险的思维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一直隐含在ISO 9001标准和管理行为里,2008版标准的8.5.3预防措施就是基于风险的思维,在日常管理中也都会自动运用风险思维,有意识地规避风险,以期最佳结果。新版标准运用将预防措施扩展到整个管理体系,使这核心理念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全过程,更加系统和明确地提出了关注风险的要求,以有效规避战略风险、合规风险、运营风险等,提升组织绩效。
基于风险的思维也并非一个独立的概念,它强调的是风险意识,并形成固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与管理行为相结合,融入活动和过程管理中才能生效。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的表现方式千变万化,新版标准的亮点就在于不局限于单项的风险控制要求,而是以风险思维模式和系统的方法关注风险,与过程方法和PDCA循环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风险管控机制。
新版标准保证了组织的风险都得系统的考虑和平衡,以“预先作出行为来改变”(Proactive)代替“对变化作出被动的预防”(Reactive),以前瞻性的眼光和积极的行为形成主动改进式的企业文化。在一个基于风险的管理体系中,预防措施自动触发,成为战略部署、业务策划的组成部分。
四、影响风险控制的因素
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风险评估,重点是风险识别及分析评价,能否实现充分识别和实施有效分析、评价,取决于对事件及其后果是否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意识、知识、信息和沟通等资源支持便成为有效实现风险评估的前提,风险意识会形成对过程风险先期识别的习惯,及时发现风险;足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帮助快速准确的分析和评价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由于风险涉及众多的内外部因素,风险和机遇不是成不变的,必要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信息和沟通帮助及时掌握风险状态及系统环境的变化。从而控制风险,提升到达目标的可能性。
五、风险的应对
风险和机遇往往并存,新版标准6.1提供了应对风险的途径和选择机遇的可能性,却无法提供最佳选择。新版标准主张机会最大化的同时风险得以识别和受控,因此选择机遇的同时也应实施风险评估。正如维基百科对风险的定义,在失去某种价值与获得某种价值两种潜在可能性之间平衡,包括相关方接受度和社会信誉,追求综合绩效最大化。
新版标准提出了风险控制要求,没有提供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借助ISO 31000《风险管理一原则与指南》和ISO 31010《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这些标准不作为认证依据,但新版标准考虑了与风险管理标准的兼容性,可以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和管理指南。
新版标准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风险,希望通过有效运用为组织提升绩效助力。
:) 謝謝分享 感谢分享 {:1_89:} :Q :handshake :Q {:1_97:} {:1_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