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 伤财,“九伐中原”劳民。-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本帖最后由 老黄牛 于 2018-7-19 09:50 编辑“六出祁山”伤财(才)
《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是从“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开始,诸葛亮向后主刘婵上书《出师表》,先后六次“北定中原”,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六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为:
第一次:马谡失街亭,断送良好开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蜀汉损失一员谋士; 第二次:出征前赵云去世,失一大将;出征后司马懿高挂免战牌,蜀军耗尽粮草; 第三次:张苞负伤回蜀救治无效而死,诸葛亮闻讯悲痛不已,身心疲惫; 第四次:后主刘婵(扶不起的阿斗)中反间计下令班师; 第五次:李严筹粮不利(经济疲乏),误信东吴攻蜀; 第六次: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无功而返。 至此,蜀汉的王牌人才(包括刘备、诸葛亮、五虎上将、庞统、法正、魏延等)全部出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先不说诸葛亮的个人情怀,“六出祁山”连年征战,使得蜀汉钱粮物资消耗巨大、损兵折将,诸葛亮死后还设计斩魏延,使得蜀汉将才更加短缺。
http://www.pinzhi.org/data/attachment/album/201807/10/074350t1csar8rs55qhsvq.jpg
“九伐中原”劳民
到了姜维“九伐中原”时,蜀汉已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相对窘困的境况了。加上连年的征战,可征集的壮丁越来越少,诸葛亮出征带兵三十万尚且无果,姜维谋略不及诸葛亮,仅带兵二十万,要想完成北伐大业,其难度可想而知。其结果,也就没啥结果了。 常年征兵筹粮,屡次无功而返,百姓疲惫厌倦,民心思安。
http://www.pinzhi.org/data/attachment/album/201807/10/074531q9w3mu3cr46434c3.jpg
回到ISO9001,第四章 组织环境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首先要确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相关方及其需求)都有哪些,随时监视和识别环境因素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这样才可以使质量管理体系取得更佳的绩效。 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将与组织战略相关并有影响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输入,使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真正处于同一个经营环境中,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 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可以理解组织的经营机会和风险,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明确组织在经营环境中的价值和持续赢利点所在,哪些环境因素可以为组织可利用,哪些不利因素要规避,从而确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最有效地利用组织自身资源。
很显然,孔明和姜维为了所谓的匡复正统汉室的大业,而选择性地忽视了组织环境的巨大变化,以至于穷兵黩武,拖垮了蜀汉本就不强的根基。
理解组织的环境是决策的前提。
http://www.pinzhi.org/data/attachment/album/201807/10/074648rj99fn9h4ps6qwww.jpg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环境变化是个常态,组织必须审时度势,以保持正确的目标和战略。
我们回顾一下“六出祁山”时,“组织”(蜀汉国内 天时地利人和)的状况:
1、一出祁山时,太史谯周出奏曰:“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图也。”。诸葛亮知奇门晓遁甲,通阴阳懂八卦,自己也时常观天象,但他并没有驳斥太史,只说“天道变易不常,岂可拘执?”说明诸葛亮自己也知道此时出兵不合“天时”。后上方谷已经困住司马懿,本该火攻成功,怎奈突降大雨,使司马懿逃脱(天不助亮)。
2、出祁山北定中原,需要翻越崇山峻岭,千里奔袭,劳师远征,以客犯主,粮草又常有不济,不能从容择地择机打持久战,所以,也不占有“地利”。
3、一出祁山时,后主览表曰:“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谯周苦谏不从;二出祁山时,后主问在朝诸臣,诸臣多言未可轻动。后主疑虑未决;三出祁山时,后主闻知,遂与群臣商议。众议皆谓孙权僭逆,宜绝其盟好;加上后主班师、李严欺主、魏延反叛,似乎也不占“人和”。
http://www.pinzhi.org/data/attachment/album/201807/10/075023oo2j5coocd0m34ow.jpg
我们再来看看“六出祁山” 时,蜀汉的组织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内部环境:
1、自关羽大意失荆州,走麦城被杀后,张飞暴打士兵被杀,刘备急于报仇,亲自讨伐东吴失败,被火烧连营,命丧白帝城。人、财、物损失巨大; 2、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刘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法正等已死,“五虎上将”仅剩老将军赵云(也在二出祁山之前病故)。从一出祁山,赵子龙力斩五将来看,“五虎上将”的实力确实不俗,后来的大将水平有所降低; 3、幼主刘婵领导力不足; 4、有些朝中大臣也不赞同北伐; 5、连年战事不断,国力衰弱,民心思安。
外部环境:
1、中原大地,人才济济、兵多将广,对战争损耗的人力补充的较快; 2、曹魏有统一的中原,和安定的后方,物资充足; 3、北伐战线太长,千里运粮,补给困难; 4、刘备亲征伐吴尚且失败,可见蜀汉的国力和伐魏的难度; 5、刘备死后,吴蜀虽然恢复了联盟,但吴蜀的几次联盟收效都不大,一是东吴有出工不出力之嫌,二是东吴的实力也有所下降。
http://www.pinzhi.org/data/attachment/album/201807/10/075220b1szfkuclsj1cjl1.jpg
综上所述,在刘备死后,蜀汉整体实力上不如曹魏。经过“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国力衰微。邓艾帅几万魏军长驱直入,沿路一些地方军队直接反叛;当邓艾“将近城下”尚未“兵临城下”时,成都即使没有书中所述“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至少也有精兵几万,蜀汉不仅未做抵抗之策,竟然在邓艾尚未进攻时,后主刘婵就“遣私署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同谯周赍玉玺来雒城请降。”了。
问题出在哪里?
孙子曰:“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 又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如果当初,诸葛亮、姜维学习了新版ISO9001标准,在决策时考虑了“组织及其环境”后http://www.pinzhi.org/static/image/smiley/comcom/12.gifhttp://www.pinzhi.org/static/image/smiley/comcom/3.gif,采取防御战略,整顿朝纲,招贤纳士,屯兵戍边,发展经济,以待国力强盛。然后寻机攻魏,或许还有北伐成功的可能。即使不能北伐成功,也不至于被几万魏军一冲,蜀汉就不战而降了。
所以,理解组织及其环境,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主动识别和应对经营中的风险和机遇,这样,组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取得更佳的绩效。
大才孔明者,忽视组织环境的变化尚且失败,何况你我乎! http://www.pinzhi.org/data/attachment/album/201807/10/075414nqquwqqkj4bs4cum.jpg
:Q :Q:Q:Q:Q :Q:Q {:1_89:}点个赞 高 :Q:Q :handshake :Q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