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风险管理:停产风波背后的独家供应链管理思考!
2017年9月18日,著名德国发动机、变速箱供应商舍弗勒集团在华工厂因将被迫停产,写信求助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舍弗勒一旦停产,将会导致49家汽车整车厂的200多个车型从9月19日开始陆续全面停产,造成汽车行业减产300多万辆,损失3000亿人民币的产值。而这一问题的源泉,居然是一枚小小的“滚针”,巴西雨林的中的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可能造成影响美国东海岸的巨大风暴——蝴蝶效应这一理论在汽车行业得到了验证。
回头望去,不禁要问,为何厂商需要如此高调紧张地寻求帮助?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一个注册资金仅仅1700万人民币的小公司,产值不过7千多万元的二级供应商停产,为什么会给汽车制造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因为是其某款产品的唯一供货商,而更换供应商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汽车行业的物料都是和生命安全直接挂钩,哪怕是一颗小螺丝,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流程才能安装更换在我们日常行驶的车辆上。这也是为何需要花一定的缓冲时间来消化货源问题。
我们无法得知关键的物料为何只有唯一一家供应商选用,但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分担自己的供应链风险?其中最关键的是需要建立起完善的 EHS管理网络。
EHS管理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三方面并不是各自独立的部分,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环节。EHS管理水平也是众多跨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关注的重点之一,专业的EHS管理是稳定供货的重要保障。比如供应商的生产环境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场设备物品乱堆乱放、设备局部空间狭小、空气污浊等),这些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在不良状况下(如烦躁、疲劳困顿)发生事故的概率会增大,最终将导致伤害员工或损坏设备的事故发生,而这些后果最终将由企业自己承担。然而,目前不少老板们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供应商的EHS问题会导致自己生产的中断。
[*]某工厂正在生产,车间突然发现某种原材料没有库存了,整个装配线全部停产。
[*]销售心急火燎:客户已经在催订单了,怎么还没做好,再不发货要赔钱了!
[*]生产人员急的团团转,急忙找物流:没货了没货了,怎么还不让供应商送货啊!
[*]物流两手一摊说:订单早就下过去了,供应商说停产了没货可发。这个,我也没有办法,供应商又不是我找的,你还是去找采购吧。
[*]生产人员连忙奔到采购部,采购一听也急了,一圈电话打下来,无奈地说:他们被环保局贴了封条,不能生产,这个我也没有办法,我怎么知道他们三同时手续不全呢!
这时候,老板也气势汹汹地来到采购部:“客户停线一分钟,我们就要赔偿5万美金,这么大的事情,到底谁来管?”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EHS的处罚,除了常见的罚款,还有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按日连续处罚、行政拘留和联合惩戒等。限制生产和停产整治将直接影响客户的交付。而罚款,少则数万,多则几千万(按日连续处罚),这些罚款未来也很有可能会消化在采购成本中。另外,国家出台了环境信用评价办法,有些省份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会直接影响能源价格,而能源的价格最终也会体现在我们的采购成本中。
2018年生态环境部有七场战役要打,其中的五场和制造业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的蓝天保卫战,针对物流运输行业的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针对废水排放企业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以及重点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犯罪行为的净土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的第一枪,清废行动已经于5月9日正式打响,150个别动队进驻长江经济带。这几场战役将是水陆空三军作战,全方位、无死角、不间断地打击。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客户和供应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这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生态圈。界龙拉丝的事件告诉我们,今天,供应商端的环保安全绩效也在反向影响着客户。那么,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让客户和供应商建立更加信任的亲密联接呢?
例如供应链EHS风险评估和经销商EHS风险评估,需提升供应链EHS管理绩效,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Q :lol :) :loveliness: 谢谢分享。 :Q :) :Q:Q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