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三检
中小企业当人员配置不足时,这三不,三检you有多少实用性?三不: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
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
三检:自检、互检、专检
何为三检制,就是操作者的自检、操作者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 从采购工作开始: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与工作法,不接受不良品。
2. 按技术标准与工艺要求生产:技术部门在产前一定要提出技术标准与工艺要求,以及相关的图纸,并且要组织全员学习。只有技术人员知道的技术标准是没有意义的标准。错误的图纸是最可怕的不良品。
3. 产品检验支持标准落实。是说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但是计件管理、定额管理,若没有生产过程品质检验管理工作,品质标准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不负责任的检验人员是造成不良品流送的主要原因。
4. 生产过程工序互检:上道责任工序对下道责任工序负责——不生产不良品。下道责任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监督——不接受不良品。
5. 最后包装检验:不流送不良品出厂。若为了暂时利益将不良品流送出厂,那么实际上是在砸企业的饭碗。 中小企业,很多处于狭缝中求生存的阶段,控成本、求生存是老板首要的关注事项;整个品质管理部门人员占比3~4%,100人的企业,也就3~4个人。IQC 职责给了仓管,IPQC 的职责给了操作员,OQC可能就是包装了,所以三不,难;中小企业,往往还是小批量、多品种;于是客户是上帝,活期紧、变化快;供应商也是大爷,知错、认错、不改错;不接受也得接受,不流出也不得不流出,于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常态,品质部成了3人救火小纵队:lol 道理都懂,关键是人员不足时,如何执行呢? njkiller 发表于 2020-4-7 15:39
道理都懂,关键是人员不足时,如何执行呢?
主要还是钱问题{:4_106:} 嗯嗯,钱是最大的问题 njkiller 发表于 2020-4-7 15:39
道理都懂,关键是人员不足时,如何执行呢?
有心而力不足 谢谢分享 :lol:lol:lol {:1_89:}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