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奋斗在质量管理岗位,多年来对质量管理的心得供参考
以下是我多年来对质量管理的陋见,初步整理一些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如下:质量,是产品所具备的特质或属性。质量有优劣,也可以说有高有低。我认为没有“好”的质量,只有符合要求的质量。好的产品质量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更是管理出来的。因此,品质的关键在于管理。
一、质量是由客户决定的
产品到客户手中,无论的多么豪华的配备、性能是多么卓越、外观是多么的精美,如果这些并不是客户所需要的,那么结果是被客户淘汰。因此,我们的质量立场与观念:应该用“最适质量”取代“最佳质量”;而“最适质量”就是让客户感到“最满意的质量”,这样也能减少因片面追求产品的高质量,而产生的额外制造成本。
二、提高质量不是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
[*]人们对质量认识的错误观念:提高质量就是要提高成本。
[*]对于制造业而言,不良率下降,成本就会下降:
[*]不需要花费检验、修正不良品的成本;
[*]没有不良品,节省材料更换、机器调整的费用;
[*]因不良品的减少而有更多生产机会;
[*]在不良率减少的情形下,可以改善生产的持续生产能力。
三、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就是要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减到最低,甚至剔除。我们应从下面三个方面抓起:
1. 从不稳定的产品质量抓起
不稳定的因素来源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
2. 品质管理基础抓起
(1) 抓作业标准化
标准化是管理不稳定质量出现不可或缺的准则: 作业标准要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简便化
(2) 抓信息化建设
数据化可以说对偶发不稳定的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所要尽量用数值来说话。
(3) 抓质量文化建设和培训
持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让员工第一次就做好,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生产。
(4) 抓质量成本控制
尽量降低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内外故障成本
(5) 抓质量缺陷分析
减少轻微缺陷和一般缺陷; 消除严重缺陷和致命缺陷
(6) 抓设备管理
要优化设备,确保设备保养到位,尽量提升设备的OEE。
3. 生产现场要严格“三按”、“三检”作业
(1) “三按”
要求员工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操作(上岗前培训及现场指导) ;
要求检验员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检验;
要求技术部按要求编制工艺、绘制图纸、制定标准。
(2) “三检”
员工自检;巡回检验;员工互检
四、落实质量管理在三大控制过程中
1. 进料控制与库存品质管理
进料控制要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的采购物料。这样就可以确保需求、成本、品质等各方面对物料供应的要求。
2. 过程控制与SPC统计过程控制
过程品质管理计划的拟定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只有这样制造过程才会受控;
[*]设备点检与仪器校验
[*]首件检查
[*]操作人员自主检查
[*]过程巡回检查
[*]品质异常处理
[*]检验记录
[*]不良统计分析
[*]不良品的区隔与标示
[*]控制图的应用
[*]限度样品的应用
3. 成品控制与顾客满意
[*]让客户永远“忠诚于我们”
[*]争取品质要求严格的顾客
[*]推行全员“一票否决制”的活动
[*]建立员工满意的企业环境
[*]重视教育训练
[*]建立好的环境品质
五、推行零缺陷质量管理
零缺陷管理是一种非常好的质量理念和管理方法。零缺陷管理致力生产中的细节,避免错误发生,不断接近零缺陷的目标。
追求零缺陷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在企业中要花一半的运行费用在做错事情的代价上,做错事情的代价大约是销售收入的25%,而企业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如果第一次把事情做好,就可以避免这个代价。我们应该将追求零缺陷作为一种企业的质量文化,实施一些例行质量活动月来建立和推广零缺陷!
六, 优化质量团队的组织结构
1.建立扁平化的组织
扁平化的组织能高效,迅速完成工作指令,避免推诿。QC团队, QA团队,QE团队 ,QMS团队各司其责,无工作重叠, 确保执行力落到实处。
2.设立DQE角色,参与前期新产品的开发
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成本虽然仅占总成本的10%—15%,但决定了总成本的70%—80%。鉴于产品设计阶段对最终产品质量和成本重要性,大家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好的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糟糕的设计后天克服是很难做到根治的,所以我建议设立DQE。产品设计也要做的第一次就要设计好,要走DFM(为制造而设计) ,DFA(为组装而设计) 的路,才能真正地在新产品进入批量生产时,生产线才有好的良率, 产品才能顺利进入量产,不会发生“新产品试产时不努力,量产时徒伤悲”。
以上内容有一定局限性,仅供参考,如有好的建议请发给大家一起分享! 内容写得很好,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做不到的。。如果万事具备,相信很多人都能解决。 {:1_180:} {:1_180:} {:1_180:} {:1_180:} {:1_89:} {:1_89:} {:1_180:}{:1_180:} 感谢分享,谢谢 {:1_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