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hw
发表于 2023-3-27 15:48:17
领导除了协同改图纸,还做了哪些保证措施呢?如果没有,恭喜你碰到了一个拍脑袋的领导。
kamire
发表于 2023-3-27 16:07:21
作为客户来说,首先关注的是供应商将不良都拦在工厂内部,不要流到客户那里。
所以,不要去讨论什么对于质量改善有没有意义,自己心里先要有个B数,你们的质量水平是怎么样的,怎么去保护你们的客户,再来看具体要怎么做。
你们的措施,都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还要,最重要的是客户满意。
lurenjia2011050
发表于 2023-3-27 16:53:02
没有评估能力,知识改公差意义不大
wuzhenjun
发表于 2023-3-27 17:02:36
对于品质改善或者品质成本,可能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有可能的就是流到客户端的不良品会少些,关键是过程的控制方法和超规格(或SPC失控,Cpk不达标)信息收集后的处理
canon75
发表于 2023-3-27 17:26:24
其实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dgsdgdh
发表于 2023-3-27 17:29:28
之前在汽车行业的时候,内部公差都是按客户公差的80%进行管控,其实说到底就是给自己留点余量
973643191
发表于 2023-3-27 18:55:56
都一样
MrWu
发表于 2023-3-28 07:22:49
学习
那抹淡蓝
发表于 2023-3-28 09:11:23
反对意见的好多啊。
其实用了这种方法,不难想象,贵司正常情况下是不能稳定提供合格品的。反过来说,如果能稳定提供合格品,没有最高层牵头(提升品牌力等考虑),擅作主张整这幺蛾子,除非是脑子有包了。
既然不能稳定提供,那就是过程能力不能满足了。
那这种对策是否有用?
对于管理较好的公司来说,肯定毛用没有。对于这样的公司来说,过程能力都是充分验证的,能力确实就是达不到了。那仅仅改个公差,没其他改善方案/措施,40丝都搞不定,20丝那不是扯淡吗?
对于管理不好的公司,现实中,往往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前提是,这公司的加工能力是充足的。
这样的工厂很多见,加工条件不稳定,人因对最终产品影响很大。
主要是人员熟练度参差不齐、设备自动化不高,作业规范性不强引起的,往往是有很大的空间挖掘的。
比如说:原要求40丝,工艺假定精修进刀量5丝。工人一看,40的公差5丝多麻烦啊,我计价工资一刀给你二十丝,最后的尺寸肯定波动就大了。但是你调的20丝的时候,工艺人员肯定加严工艺,进刀可能会改成2丝,工人实际可能变成5丝。其他因素也一样,比如一看公差这样严,用老员工不用学徒,用更好的稳定设备加工等等。
所有,对于现阶段,你觉得应该做点什么那?
陈果冻
发表于 2023-3-28 10:15:57
旧人乐说的在理,可以做过程能力研究,{:1_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