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chaochao 发表于 2022-8-18 08:29:09

:)

flyerchang 发表于 2022-8-18 21:44:50

谢谢分享

TinkaBeru 发表于 2022-8-19 11:43:27

:( 全繁体字,看的累,哈哈哈

hunter5168 发表于 2022-8-19 14:57:20

TinkaBeru 发表于 2022-8-19 11:43
全繁体字,看的累,哈哈哈

不好意思 我台灣人

TinkaBeru 发表于 2022-8-19 16:45:22

hunter5168 发表于 2022-8-19 14:57
不好意思 我台灣人

{:1_184:} 不好意思,工业4.0,要信息化,要投不少钱的,企业经营者的眼界也是关键

hunter5168 发表于 2022-8-22 17:55:43

TinkaBeru 发表于 2022-8-19 16:45
不好意思,工业4.0,要信息化,要投不少钱的,企业经营者的眼界也是关键 ...

{:1_101:}

daijingjie1231 发表于 2022-8-23 09:41:02

繁体看得好累

Q油条 发表于 2022-8-23 09:48:56

繁体字能认识,写估计很多写不出来。香港、台湾还都是繁体字。大陆看习惯了简体字。:lol:lol

hunter5168 发表于 2022-8-23 16:45:07

Q油条 发表于 2022-8-23 09:48
繁体字能认识,写估计很多写不出来。香港、台湾还都是繁体字。大陆看习惯了简体字。 ...

台灣的電腦不支援簡體

Q油条 发表于 2022-8-24 13:56:20

hunter5168 发表于 2022-8-23 16:45
台灣的電腦不支援簡體

帮你转换一下:

台湾企业目前仍无法达成工业4.0目标的原因,诸如5S认识不足、整流化不足、合理化不足…等问题,终究无法达成工业4.0之目标,而这些问题不就是企业经营之基本功?
  笔者近一年来多次参与相关议题的趋势发展与经验分享,并从与企业互动经验的观察,发现不论是否导入所谓「工业4.0」概念,一般企业经营「基本功」的不足才是影响企业永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跟企业经营是否达成「工业4.0」境界无绝对关系,甚至导入的结果可能是场灾难,以下就从下列几个常见迷失来探讨。
迷失一、忽略环境、市场及产品生命周期
  我们都理解工业4.0价值最终在顾客端实现,而顾客价值的实现反映在环境、市场及产品需求的变化与变革。
  光碟制造这个产业曾经是台湾之光,现在呢?应该是台湾之痛。日前看过台湾民视新闻台一则有关台湾光碟产业的专题报导,报导提及台湾是光碟生产王国,最高年产接近60亿片,10年间下探到20亿片,但是还是世界第一。这个也算是20世界伟大发明的产品已经接著软片的脚步走入历史,现在带来的是不断付出制造授权费(无法参与规格制定的悲哀),与库存大量销售无门的灾难。
  这产业大量生产模式与设备绝对完全符合「工业4.0」的型态,但是是否因转型无门,抑或不忍割舍,但持续如此灾难将一直附身,是否经营者应该思考「反转归零」,或认赔了事,实在令人无法理解。
  2017年初曾经偕同几位长官到新竹科学园区拜访一家国内世界级的自动化系统设备厂商,期间,该公司的林总经理提到,他们为客户规划导入全自动化生产设备或系统时,有时都还需帮顾客做产品生命周期(Life Cycle)规划,如果一个企业连这个都要供应商帮忙,那灾难发生指日可待。
迷失二、导入「工业4.0」前的经营基本功不扎实
  在本文一开始的文中亦引用Germany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 and engineering(Apr, 2013)曾发表欲导入「工业4.0」,需先发展精实管理策略与关键领域,以标准化为核心,运用流程精实、机制精实、营运精实、组织精实、学习精实、设施精实之六大策略,在制程中要达成稳定化系统、短交期、减少变动、快速反应能力、制程弹性能力、少量多样、少人化八大关键领域等技术配套,也就是做不到这些,即使做到全自动化无人化的工厂生产效益也会打折,产品或成本不见得有竞争力。
  这阶段的基本功是以精实管理为核心的经营技术,而且企业必须自己具备,而不是依赖系统或设备供应商提供。
  以半导体代工厂为例,同样的纳米等级制程能力所依靠的不是设备,一大部分是依赖企业的这些基本功,其间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体质不佳,经营能力不足,导入「工业4.0」,肯定是灾难的开端。
迷失三、大数据(Big Data)掌握与应用能力不足
  笔者于1980年代曾在工业技术研究院服务,有幸参与国内发展先进的电脑整合制造(CI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技术相关专案,持续到1995年之前在中心持续参与相关之企业辅导工作,比较这二个时期的内容,其实基本原理原则十分相近,在CIM时代就已经有大数据的概念,例如:主要重要设备稼动率,重点不是稼动率,是不稼动时的原因,以及原因分析掌握后的精进作为,这不就是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基本能力?「工业4.0」的高度自动化系统与设备有同样的问题必须面对,更需要不断的精进。
  在前述提到拜访国内自动化系统设备集成厂商,亦提到企业导入自动化系统时如何定义大数据之内容,该公司林总经理表示,经营能力好的企业他们会自己定义所需之大数据,于系统导入时开列必须提供采取与控制方式的明确规格,以供上位系统连结运用,经营能力还未到位的企业无法自己提出需求,需依赖供应商协助提供,此高下立判。
迷失四、高度自动化大量生产型态后的驾驭能力不足
  在高度自动化大量生产的工厂内,可能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搬运设备(例如输送带)故障,造成整厂停产,进而造成重大损失,蝴蝶效应至明,且十分可怕,那如何落实且有效之设备预防保养将十分重要,因此导入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全员生产保全)建立效率化运作体系,让生产时意外极小化就非常重要。
  这样的生产型态下,因高度自动化,当某一生产参数调整不当,或不良品检出环节或设备失灵时,可能导致生产出大量度良品,而引发巨大之损失,近来南韩三星Note 7手机因为电池问题而发生手机自然的事件就是一惨痛案例,知道问题还好,就目前媒体披露之消息,成因似乎还不明确,也就是那个不定时炸弹还没拆除。
迷失五、缺乏跨领域的人才
  4.0以后工厂走向自动化,机器人开始取代人类处理3K(「骯脏」(Kitanai)、「危险」(Kiken)、「辛苦」(Kitsui)作业,使之成为能够随时供外人参观的工厂。而这样不需要亲身接触、面对面的工作,都有可能被自动化所取代。例如:懂资讯与通信科技的人很多;懂机械、电子电机的人也很多,但可以融会贯通精通两者的人却极少,主要是因为学校鲜少有这种组合的科系,因此具有两种以上技能的专业人才极少。因此,如何让自己被需要,除了拥有各项专业技能外,组织资讯以及分析资讯的能力,也成了现代职场中非常重要的跨领域专长学习课题了。
  而这样的人才除了挖角只能靠组织自己养成,我认为没有机构能协助养成此类人才。
  国内许多企业在追求实现「工业4.0」的生产情境时,可能仅看到高度自动化、无人化、关灯的工厂的完美表徵,殊不知要达成此境界必须有充分配套,体质不好追求高度自动化的结果可能是灾难,甚至危及企业存续发展。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企業目前仍無法達成工業4.0目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