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米汽车大家怎么看
小米汽车作为刚进军汽车行业,大家对他的品控真的放心吗?这么多人买YU7证明了什么?郭德纲有句话讲得好:你的相声行不行,看你商演票卖不卖的出去。 同理,鱼龙混杂的新能源车市场,小米异军突起,叫好又叫座。 真以为老百姓都脑残米粉就舍得大几十万的花钱捧场吗。 市场说明一切! 本帖最后由 yingjie511686 于 2025-7-1 14:26 编辑
我们是底盘件公司,从设计开发的工程师,到工艺工程师,再到过程质量管理工程师,我们公司里边不少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老工程师都被小米招过去了……
还有人当了小米的SQE,回过头来就审核自己以前的老领导,哈哈:lol
小米汽车的这波操作就是走了一条捷径啊,人招过去就能直接开展工作了
向钱看 我觉得,至少小米一直在做各种测试证明他的车没啥问题,不像别的车企只会口嗨,如果小米汽车真的有比较重大的缺陷,按他的流量,早被爆出来了 摸桥过河,不过人家确认在各种验证测试,不是满分但也还行 吃瓜坐等大佬评价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可靠途径 不评论,买不起,不会买 一、大家对小米汽车品控是否放心?
1. 初入局品牌,品控存在不确定性
小米虽然在消费电子领域有丰富经验,但造车是一个更复杂、供应链更长、涉及安全更深的产业,尤其是结构件、电池管理系统、整车调校等方面,对品控的要求远高于手机。
首款车型SU7刚发布时,有车主反馈了如内饰异响、车机系统小Bug、充电接口适配性问题等初期问题,这是新品牌常见的“爬坡期现象”。
2. 小米强调对品控的重视
小米造车选择了与联合汽车电子、宁德时代、华为 MDC、比亚迪弗迪等成熟供应链合作;
在发布会上雷军多次强调“智能化+品控+极致性价比”三大理念,车间自动化率、检测标准也被频繁提及。
3. 初期用户是“尝鲜型”,对小问题更宽容
很多早期购车者是小米粉或极客用户,对智能化、操作系统整合(HyperOS)有较高接受度;
对小问题的容忍度高于传统消费者,换句话说,这群人愿意“陪跑”第一代产品。
二、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SU7(你说的YU7应该是SU7)?
1. 定位精准 + 高性价比
起售价21.59万的SU7,配置却比不少30万级车更“卷”,如全系标配电动尾翼、L2级辅助驾驶、8295芯片+澎湃OS等。智能座舱体验、充电速度、驾驶质感等方面对年轻用户具有吸引力。
2. 雷军个人IP和小米品牌号召力
小米是中国最懂“用户思维”的公司之一,雷军的个人品牌与“参与感”、“国货情怀”深度绑定,对年轻消费者具有很强影响力;发布会营销、粉丝运营、线下门店体验也拉高了品牌关注度。
3. 市场有需求:年轻人想要“性能+智能”的入门电车
SU7的定位类似“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轿跑”,对比蔚小理和传统合资品牌,在设计感、科技感、性价比上确实有优势。
总结:
小米SU7的热卖,证明了年轻用户对智能电车的期待、对性价比的追求,也说明小米品牌的信任基础非常强大。但品控仍需时间验证,尤其是经过3个月、半年、1年后的用户口碑沉淀,才是真正考验这个“跨界造车”品牌的时候。 {:1_180:}{:1_180:}{:1_180:}{:1_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