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
本帖最后由 culumao 于 2019-1-25 11:13 编辑问题:在面对一些供应商我们要求整改很多次,但即便整改了很多次,又是出现问题的工厂我们该怎么来干预?前提是我们这边不能更改这家分装厂?
1. 大概的前提是这样的,公司主要做农化产品的出口,目前有产品A由公司M给我们供应,不过制剂加工不是由他们来做,而是工厂N专门做制剂加工的来做。这家工厂目前生产线多种产品在做,而且管理比较混乱,没有比较具体的流程,已经多次干预整改内部生产线问题,去年一年还算稳定,今年年初重新开始生产的时候出现了之前同样的问题,同时客户投诉收到货物后还发现了一箱里面有少货的情况。2. 那么现在我们肯定是需要他们全面整改了,首先操作工一定是熟练工,分装厂反馈的信息要及时准确,设备开始生产前的参数设定调整要规范,现场5S管理的尽快落实,现场的每一个工作进程都应该有记录信息,每一箱每一盒必须过秤,并且把每一箱的重量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提供给我们。3. 开始试分装的时候必须有M公司的人到场监督,并且提供相关照片视频,照片应该包括的内容有试分装每袋的情况,卷膜的质量是否合格,每盒的克重,每箱的重量符合原先约定的重量。4. 考虑到分装厂的不稳定性还可能会发生,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协议要求,定期的现场突击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处罚办法。5. 最坏的打算就是换分装厂。
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对于一家小工厂其实很多办法都是很难有效执行的,有些办法简单粗暴可能会更好。
其实以上这个问题只要上了半自动分装线的工厂是基本不会出现的,但是就是针对一些小型分装厂来说,这些问题就是比较难解决,毕竟分装厂的管理人员的水平没达到要求,不稳定因素都是潜伏性的,如果要永久性的改良,则需要分装厂一把手的配合和落实才有可能,不过目前来说,这个方案是不太可能的。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在不断的业务扩张和发展过程中,产品的种类会变动,供应商会不断的变化,还受于市场的大环境的因素影响。
针对供应商登记分类,等级分类后的干预办法,每一个干预办法的具体细分的操作和实际落实的效果反馈,持续改进整体供应链流程应该有一套系统办法。
引用上次看到的质量成熟度的信息:
供应商选择与控制等级
没有选择和控制标准
意识到需要制订选择和控制标准,问题发生后才知道标准不适合
有确定的选择标准,对供应商进行了控制
供应商基本满足企业要求,保证组织的正常运作
建立了良好互信的关系,双方都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质量问题的处理
当问题发生时才争论解决办法,没有解答,定义不当,太多的叫喊与指控
解决重要质量问题的小组成立,但尚未寻求长期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矫正措施的沟通管道,公开面对质量问题,并采有秩序的方式解决
质量问题在发展阶段就已认定。所有功能开放,目的是为了提供意见与改进
很好解决了问题,除了反常情况,问题均被防范其发生
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没有有组织性的质量改进活动,对此种活动缺乏了解
意识到要进行质量改进活动,只是进行短期的努力
进行质量改进活动有相应的方案,并能执行策划的并开始使其确定
重视质量改进活动,应用策划的方案,每一步骤均被相关人员了解与执行
质量改进为一种正当及持续的活动,成为员工的日常工作内容,并常能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预防措施
没有预防措施,出现问题后才想到解决
意识到要实施预防措施,但对潜在问题分析不力,未能及时制订或实行
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能持续执行,使其确定
重视预防措施的作用,相关人员都了解预防措施的细节,并坚决执行
预防已经成为员工日常工作观念,时刻留心潜在问题的发生,及时提出相应策略
flyerchang 发表于 2019-1-26 16:45
其实,找供应商也是要门当户对的比较好,但当你公司还穷的时候,你找的很多都是管理不好的小供应商,你公司 ...
门当户对是必须的,不过随着公司市场不断的扩张,面对着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有些工作也只能给那些能将成本降低又能做出货物的小厂家去生产了,但是话说回来,成本是降低那质量风险可能就是会变高了,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要设定一个标准线,就是小供应商如果超过这个标准线,那么就只能换了,即便是牺牲点成本,所以我现在个人的心得是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找一个事情的平衡点,没有绝对的质量。 :lol {:1_89:} :lol ;P 可以上一套物料管理系统 相关员工教训训练与相关记录,称重用称的量具检测报告(要保证称的计量合格) 单一少货问题?分选称+即时打印重量+人工复核打印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