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怎么做,有底线,懂权衡
论语有段关于通达与闻名的对话:“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什么意思呢?孔子理解的通达,是一个人内心有原则,但对外需要懂得察言观色,时刻考虑先人后己,甘居人下,同时,也要懂得变通。为什么呢?在与人交往时,因为看问题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层次不同,考虑问题的长远不同等,我们不能指望别人能够完全与我们一致。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视角处理问题,有时也做一些妥协,替别人着想,试着理解别人,这样双方思想更容易走到一起,达成一致。但这并不是需要我们牺牲自己的原则,随意的去迎合别人。就像刘润在《底层逻辑》中有类似这样的描述:也许最明智的处事之处就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浮沉。外圆内方就是这个道理。内圣外王的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同样对于很多官场风气也深恶痛绝。他自己非常清楚,在当时腐败的朝廷环境中,如果坚持做公认的清官,那无异于说其他官员都是贪官,这在当时的朝廷中是不能办成事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他曾说“我不愿意做一个清官。”那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原则,在可控范围内和其光,同其尘。正是这种外圆内方的策略,从而能够长期的处在朝廷重要位置,成就一番伟业。
做质量也一样。做质量的人有个毛病,有时会觉得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因为手中有客户的要求,有要求就要满足。这话没错,这是办事得原则,也知道自己的底线,这很好。但底线有时就像底裤一样,你能动不动就把底裤露给别人看么。所以,为避免尴尬,不能轻易的露家底。要守住底线,但不要轻易的暴露底线。这就像“我不愿意做一个清官”一样,可能我们也不用对质量要求太高。当然,说这话时心里要对真实的质量水平有数,是在已经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之上说的这句话。这时,再处理一些问题时,你还会说质量不是黑就是白么?所以,你有时候会看不懂老板的骚操作,就是因为他的护城河比你宽,当你快要露底裤时,他还裹的厚厚一层,他就会有更多余地去权衡利弊,比你做出更有效的你看不懂的决定。那这样就可以在没碰触底线的基础上胡作非为么?
当然不可以,外圆内方。因为你的发心是好的,是有追求的,对质量管理的要求是适合的、持续改进的。此时,你是有了更多的空间及时间去实现你所谓的质量。最后,为什么要外圆?因为圆比方能跑的更远。为什么要内方?因为方比圆能站的更稳。 很有见地!{:1_180:} {:1_180:}{:1_180:}{:1_180:} {:1_180:}666 謝謝分享 謝謝分享 谢谢分享 {:1_89:} {:1_89:} {:1_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