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1 目的对来料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符合公司要求,防止不良物料流入或投入使用。2 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材料(原料、包材)和重要生产辅料。3 职责3.1品质部:负责来料的质量标准制定,检测、质量判定,并控制不良物料和紧急放行来料的使用。3.2采购部:负责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3.3仓储部:负责来料品名、规格、数量、供应商的核对及送检。3.4市场部/厂长:负责不良物料的评审。3.5 PMC:负责来料是否需要紧急处理的通知。4 术语和定义无5 流程图6 程序6.1来料点收、送检6.1.1供应商交货后,仓管员参照《送货单》,核对来料品名、规格、数量、标识、生产商等。6.1.2仓管员确认无误后,开具《物料送检单》,同时标注是否急料,通知品质部来料检验员。6.2急料处理6.2.1由于生产及出货等原因,有些物料需要尽快检验时,PMC部应书面通知仓储部,仓管在送检单上标注。6.2.2厂长确定该物料可否先用后检,可以的仓管员在物料上贴上“紧急放行”标签并做好记录,同时按正常标准进行抽样检测。6.2.3不可以先用后检的物料,品质部安排第一时间检测,并及时将检测结果通知PMC部。6.3取样6.3.1包材取样包材检验人员根据《送检单》中的送检数量,按照“包材检验标准”中的抽样标准进行抽样。在抽样过程中不得使包材受污染、受损,抽样完毕后,将包装箱原样封好。6.3.2原料取样6.3.2.1取样时应先将抽取的原料外包装表面用纱布擦试干净,用专用工具打开包装,分别从样本中平均抽取所需试样。6.3.2.2取液体样应搅拌后抽取,同时检查试样中是否有杂质,并将从多个样本中所抽取的样品混合在一烧杯内。固体样品应用特定取样器具从样本中部取样。6.3.2.3有菌检指标的原料,在来料时每批号只抽检1个包装单位,取样后应特别标注,加强密封。6.3.3 机加工产品取样6.3.3.1 取样时应采取均匀取件法进行抽样,以减少检测误差。6.3.3.2 取样时应对样本进行标识。6.4报告的周期6.4.1原料检测不含微生物检验项目的,收到《送检单》3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含微生物检验项目的4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6.4.2纸品类包材在收到《送检单》1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容器类包材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需作菌检和耐寒耐热项目的包材在4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6.4.3需进行配套性试验的包材,待配套包材到齐后按正常周期出具检验报告。6.4.4其它类原物料在收到《物料送检单》2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6.4.5特殊情况下(如大量到货超过检测能力或优先需检测生产急需材料时),经厂长确认,可推迟出具检测报告,但最迟需在到货7日内出具检测报告。6.5检验6.5.1检验人员根据“包材检验标准”和“原料检验标准”中的相关检测方法和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检测。若来料有菌检项目,检验人员按《微生物检测操作规范》进行检测。6.5.2检验不合格须进行复检的项目,由检验人员重新取样检验,以复检结果为准。6.5.3包材外观检验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功能实验样品,检验完毕后在检验报告中作为质量检验坏料数予以登记。6.5.4原料检验后剩余的样品保存于原料留样柜上,标识清楚。6.6检验判定6.6.1检验员依据”包材标准”、”原料标准”中进行判定,并在《物料送检单》上标注结果。6.6.2检验合格,则在 “接受”下打“√”。检验不合格,则在相应的结果下打“√”。6.6.3包材,若有新旧款替换时,检验员在检验结果备注栏中注明新旧款区别,能否通用等内容。对于原料,须于备注栏内注明原料生产日期。6.6.4《原料检测报告》《包装材料检测报告》由检验员填写,品质主管审核。6.6.5检验员每天检验记录登记入相应的数据库。。6.7处置6.7.1检验员将写有检测结果的《物料送检单》发给仓管员。6.7.2判定合格的来料,仓管员开具《入库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办理入库。6.7.3判定不合格的来料,检验员填写《异常情况处理表》,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评审处理。6.8标识检验后,检验人员依《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对来料予以标识。6.9纠正措施不合格来料,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处理。6.10库存来料的复检原料和包装材料库存半年左右或即将达到产品的保质期时,仓储部提前一周填写《物料送检单》,通知品质部来料检验员安排检测。检验员按照《包装材料检验标准》、《原料检验标准》。7 相关文件7.1《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7.2《包装材料检验标准》7.3《原料检验标准》7.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 记录8.1《不合格品评审报告报告》8.2《包装材料检测报告》8.3《原料检测报告》
学习了 {:1_180:}{:1_180:} 谢谢分享 如再画上一个流程图,进一步的是画个乌龟图那就更好了。{:1_89:} 这称为一个来料检验流程或者制度更合适,叫指导书的话没有任何检验指导的意义 Goman 发表于 2022-10-27 17:15
这称为一个来料检验流程或者制度更合适,叫指导书的话没有任何检验指导的意义 ...
写的太俗上级看不上眼;P {:1_180:} 你的不良品评审怎么是市场部/厂长?不应该是研发部或者技术部吗?他们的资质能被认可吗?:o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