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ter5168 发表于 2018-1-26 08:02:42

台灣企業目前仍無法達成工業4.0目標的原因

台灣企業目前仍無法達成工業4.0目標的原因,諸如5S認識不足、整流化不足、合理化不足…等問題,終究無法達成工業4.0之目標,而這些問題不就是企業經營之基本功?   筆者近一年來多次參與相關議題的趨勢發展與經驗分享,並從與企業互動經驗的觀察,發現不論是否導入所謂「工業4.0」概念,一般企業經營「基本功」的不足才是影響企業永續發展的最大障礙,跟企業經營是否達成「工業4.0」境界無絕對關係,甚至導入的結果可能是場災難,以下就從下列幾個常見迷失來探討。 迷失一、忽略環境、市場及產品生命週期  我們都理解工業4.0價值最終在顧客端實現,而顧客價值的實現反映在環境、市場及產品需求的變化與變革。  光碟製造這個產業曾經是台灣之光,現在呢?應該是台灣之痛。日前看過臺灣民視新聞台一則有關台灣光碟產業的專題報導,報導提及台灣是光碟生產王國,最高年產接近60億片,10年間下探到20億片,但是還是世界第一。這個也算是20世界偉大發明的產品已經接著軟片的腳步走入歷史,現在帶來的是不斷付出製造授權費(無法參與規格制定的悲哀),與庫存大量銷售無門的災難。  這產業大量生產模式與設備絕對完全符合「工業4.0」的型態,但是是否因轉型無門,抑或不忍割捨,但持續如此災難將一直附身,是否經營者應該思考「反轉歸零」,或認賠了事,實在令人無法理解。  2017年初曾經偕同幾位長官到新竹科學園區拜訪一家國內世界級的自動化系統設備集成商,席間,該公司的林總經理提到,他們為客戶規劃導入全自動化生產設備或系統時,有時都還需幫顧客做產品生命週期(Life Cycle)規劃,如果一個企業連這個都要供應商幫忙,那災難發生指日可待。 迷失二、導入「工業4.0」前的經營基本功不紮實  在本文一開始的文中亦引用Germany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 and engineering(Apr, 2013)曾發表欲導入「工業4.0」,需先發展精實管理策略與關鍵領域,以標準化為核心,運用流程精實、機制精實、營運精實、組織精實、學習精實、設施精實之六大策略,在製程中要達成穩定化系統、短交期、減少變動、快速反應能力、製程彈性能力、少量多樣、少人化八大關鍵領域等技術配套,也就是做不到這些,即使做到全自動化無人化的工廠生產效益也會打折,產品或成本不見得有競爭力。  這階段的基本功是以精實管理為核心的經營技術,而且企業必須自己具備,而不是依賴系統或設備供應商提供。  以半導體代工產也為例,同樣的奈米等級製程能力所依靠的不是設備,一大部分是仰賴企業的這些基本功,其間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體質不佳,經營能力不足,導入「工業4.0」,肯定是災難的開端。 迷失三、大數據(Big Data)掌握與應用能力不足  筆者於1980年代曾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有幸參與國內發展先進的電腦整合製造(CI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技術相關專案,持續到1995年之前在中心持續參與相關之企業輔導工作,比較這二個時期的內容,其實基本原理原則十分相近,在CIM時代就已經有大數據的概念,例如:主要重要設備稼動率,重點不是稼動率,是不稼動時的原因,以及原因分析掌握後的精進作為,這不就是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基本能力?「工業4.0」的高度自動化系統與設備有同樣的問題必須面對,更需要不斷的精進。  在前述提到拜訪國內自動化系統設備集成商時,亦提到企業導入自動化系統時如何定義大數據之內容,該公司林總經理表示,經營能力好的企業他們會自己定義所需之大數據,於系統導入時開列必須提供擷取與控制方式的明確規格,以供上位系統連結運用,經營能力還未到位的企業無法自己提出需求,需依賴供應商協助提供,此高下立判。 迷失四、高度自動化大量生產型態後的駕馭能力不足  在高度自動化大量生產的工廠內,可能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搬運設備(例如輸送帶)故障,造成整廠停產,進而造成重大損失,蝴蝶效應至明,且十分可怕,那如何落實且有效之設備預防保養將十分重要,因此導入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全員生產保全)建立效率化運作體系,讓生產時意外極小化就非常重要。  這樣的生產型態下,因高度自動化,當某一生產參數調整不當,或不良品檢出環節或設備失靈時,可能導致生產出大量度良品,而引發巨大之損失,近來南韓三星Note 7手機因為電池問題而發生手機自然的事件就是一慘痛案例,知道問題還好,就目前媒體披露之消息,成因似乎還不明確,也就是那個不定時炸彈還沒拆除。 迷失五、缺乏跨領域的人才  4.0以後工廠走向自動化,機器人開始取代人類處理3K(「骯髒」(Kitanai)、「危險」(Kiken)、「辛苦」(Kitsui)作業,使之成為能夠隨時供外人參觀的工廠。而這樣不需要親身接觸、面對面的工作,都有可能被自動化所取代。例如:懂資訊與通信科技的人很多;懂機械、電子電機的人也很多,但可以融會貫通精通兩者的人卻極少,主要是因為學校鮮少有這種組合的科系,因此具有兩種以上技能的專業人才極少。因此,如何讓自己被需要,除了擁有各項專業技能外,組織資訊以及分析資訊的能力,也成了現代職場中非常重要的跨領域專長學習課題了。  而這樣的人才除了挖角只能靠組織自己養成,我認為沒有機構能協助養成此類人才。  國內許多企業在追求實現「工業4.0」的生產情境時,可能僅看到高度自動化、無人化、關燈的工廠的完美表徵,殊不知要達成此境界必須有充分配套,體質不好追求高度自動化的結果可能是災難,甚至危及企業存續發展。

TinkaBeru 发表于 2022-8-19 16:45:22

hunter5168 发表于 2022-8-19 14:57
不好意思 我台灣人

{:1_184:} 不好意思,工业4.0,要信息化,要投不少钱的,企业经营者的眼界也是关键

stlawn 发表于 2018-1-26 10:46:31

:Q

TBD16888 发表于 2018-1-26 16:29:29

:lol:lol

slevin 发表于 2018-1-26 17:50:36

:Q

lurenjia2011050 发表于 2018-1-27 09:29:19

:)

chendonl1723 发表于 2018-1-31 10:42:42

thanks so much

luqi689 发表于 2018-1-31 10:48:02

有道理

考拉抱树 发表于 2022-8-14 09:59:23

台湾需要先回归,跟着大陆的政策走,就能迅速发展起来了

hunter5168 发表于 2022-8-15 09:54:26

月月月月 发表于 2022-8-14 09:59
台湾需要先回归,跟着大陆的政策走,就能迅速发展起来了

這也是一種選項

hongkangzhuzao 发表于 2022-8-15 17:56:20

:)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企業目前仍無法達成工業4.0目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