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nibal 发表于 2025-1-16 10:41:43

求助,FMEA中增加抽样频率的问题

针对一款产品,PFMEA中改善前有来料裂纹风险,风险为H。改善措施为增加来料抽样频率,改善后的SOD评分应该是咋样的。:'(

目前有2种说法:
1.增加来料抽样频率,S没有变,O不变(因为即使增加抽样频率,O发生频度该发生还是发生,不以抽样频率增加而改变),D变小
2.增加来料抽样频率,S没有变,O变小(因为增加抽样频率,O发生频度减少了,原本的发生频度因为抽样频率的增加导致可以被探测出来,从而发生度减小),D变小
到底哪种是对的,还是说以上都不对:'(

kamire 发表于 2025-1-16 17:48:12

首先,你要看”潜在风险“的产生环节以及”失效后果“的发生地,目前是原物料有裂纹风险,那么产生环节是在供应商那里,我假设失效后果的发生地是你们工厂。
你的措施是增加来料检验频率,对裂纹这个潜在风险来说,在产生环节供应商那里的SOD没有任何改变,同样的,在你们工厂的SOD也没有任何改变,因为无论你在你们工厂做如何的检验,不良都会“爆发“在你们工厂—注意你们检验发现不良也是”爆发“。

只有在你们的终端客户端那里,和裂纹有关的失效后果的发生频率可能会降低,因为有可能你增加抽样频率,会将一些以前会流出的不良拦截在你们厂内。但我认为这种抽样的方式,能够减少的失效发生频率,是微乎其微的。

hhy-top 发表于 2025-1-16 11:42:53

“来料裂纹”不能作为失效原因,在装配步骤应默认来料是合格的。如果将“来料裂纹漏检”作为来料检步骤的失效原因,那么增加抽样频率就是O变小,至于D是否变小,要看对漏检有没有增加探测措施。
紧供参考

kamire 发表于 2025-1-16 13:08:19

以上说法都不对

WJ605 发表于 2025-1-16 13:27:18

{:1_180:}{:1_180:}

LeonBlack 发表于 2025-1-16 15:26:24

既然是PFMEA, 那就要排除原材料的因素,只关注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把来料裂纹放在这里就是不对的。

Hannibal 发表于 2025-1-16 16:20:04

kamire 发表于 2025-1-16 13:08
以上说法都不对

请教下,应该咋说。。

大熊猫 发表于 2025-1-17 08:21:36

{:1_180:}{:1_180:}

sun-ch秋枫 发表于 2025-1-17 08:47:57

应从原材料的源头实施管控,也就是说意味需从供应抓起才对。那么风险源在哪,已是一目了然。

y7a1n3 发表于 2025-1-17 09:29:54

:handshake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求助,FMEA中增加抽样频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