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採購,也鬥不過不作為的品質!
本帖最后由 hunter5168 于 2019-11-20 08:29 编辑有列:1.简体版2.繁體版 請自行翻閱。1.简体版再好的采购,也斗不过不作为的品质!来源:网路采购物料不齐套,往往因为来料不良。造成来料不良的原因是什么?以发现来料不良为节点,按时间为序倒推,剖析如下:1、上线后发现来料不良,需退料、补料,IQC检验存漏洞。2、料号、PO号/批次、供应商编码、数量等标识不清晰,影响仓库收料。3、包装不合适,设计未考虑,运输保护不够,造成来料不良。4、IQC检验标准与物料认可标准、供应商生产标准不统一,相互打架。5、供应商出厂检验OQC不到位,不良品流出。6、供应商制程IPQC控制不到位,关键工艺品控缺乏,工艺路线、作业指导不清。7、采购方对供应商的物料认可标准含糊不清,IQC检验无据可依。8、采购方认可工程师从10个样品中挑出1个合格品,为了封样而封样,供应商不具量产性。9、供应商的供应商来料不良。10、……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看似一个小小的来料不良现象,竟然有这么多的影响因素,令人咋舌。如前文所述,改善交期是公司体系的优化和改善。然而,在大多数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下,只有采购部门承担着齐套责任,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在品质体系健全的公司,品质是「防」出来,而不是「检」出来的。品质管理是贯穿公司内部、外部的全流程行为。而现实却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品质部门只做判官,只说「NO」,没有从体系、标准上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对此,建议从「知道、做到、防到」三个方面来解决采购品质问题,以确保交期可控。1、知道:标准、语言要一致。采购方要什么,供应商供什么,应保持共同的沟通语言、标准,首先要保证双方都知道,并形成标准的书面文件。根据采购方规格定制的物料,除了规格参数、检验项目、认证……等等必要的标准,物料的公差、色差、运输包装、生产包装要求,却往往被采购方所忽略。这与研发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对供应商设备适配、生产可行性、制造型企业运作流程的了解程度有关。比如阳极氧化,批次不同,有可能存在色差。这时就要做出色差允收范围,及时调整双方的标准要求,以便供应商生产可供,采购方按新标准收料、检验。从这个角度来看,供应商早期介入产品开发,与供应商联合开发与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设计阶段,就确保供应商能够满足采购方的标准、要求,供应商也可以在厂内落实你的标准和要求。2、做到:执行、跟踪要落地,保障所获。知道,更需要做到。根据物料特性,涉及到定制的技术和品质工程师,应在供应商的首批量产之前,实地参与检验供应商的关键来料,深入供应商生产制程,参与品质的过程管理,尤其是关键控制点,以确保所交的物料是合格的物料。简单来说,就是驻厂品质代表。供应链管理标杆企业,会继续向上游延伸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以保障整个链条的顺畅运转。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现状,缺乏品质控制体系、流程和规范,不要说延伸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也不要说介入供应商的制程,公司内部也是各自为政。研发埋头设计承认,采购埋头下PO,供应商埋头生产,送货过来IQC埋头检验,大家都在埋头干活,但结果却是不合格,不是生产所需,驴唇不对马嘴。3、防到:建立反馈、处理、修正的「螺旋式改善体系」。采购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化地控制异常发生,不是简单地「0或1」、「黑或白」二元管理,而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采购质量问题反馈、处理、修正的「螺旋式改善体系」。来料不良一旦出现,应立即触发螺旋式改善机制。和供应商一起成立改善小组、进行问题调查及追踪、清查相关原材料和在制品库存、检讨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制定临时和长期改善措施,并持续跟踪。落实「螺旋式改善体系」,需要供应商品质管理体系来保障。再往下游延伸,售后、客户服务也可纳入「螺旋式改善体系」。对供应商的品质问题处理机制,也要建立规矩,先礼后兵,从质询、到警告、到罚款、到除名,逐次升级,有章可循。而我们见到的事实,往往是出了问题就灭火,救火英雄随时出现,企业老板带头四处灭火,追求短期见效。救火有功,英雄频现。而根本问题仍没解决,下次继续发生。「人治」在这些企业表现的淋漓尽致。正如人们只记住了扁鹊医术高明,而扁鹊却说他大哥医术更高超。(关于扁鹊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问问度娘) 中小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缺失,没有职能没有人。品质部门对待供应商品质异常,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一出事就罚款、要求采购部门更换供应商;要么是不罚,无奈地同情采购部门,大家一起「和稀泥」。品质和采购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谁也没有从体系上去解决。部分企业也有自己的创新,IQC职能由采购部门管辖,不考虑制衡因素,对供应商的品质延伸管理和处理异常效率会高出许多,这是一种务实的尝试。 结束语:采购要保障以合理的价格,在正确的时间,买到正确的物料。仔细剖析,触目惊心。品质管理是贯穿公司内部、外部的全流程行为。建议从「知道、做到、防到」三个方面建立采购质量问题反馈、处理、修正的「螺旋式改善体系」,以确保交期可控。2.繁體版再好的採購,也鬥不過不作為的品質!來源:網路採購物料不齊套,往往因為來料不良。造成來料不良的原因是什麼?以發現來料不良為節點,按時間為序倒推,剖析如下:1、上線後發現來料不良,需退料、補料,IQC檢驗存漏洞。2、料號、PO號/批次、供應商編碼、數量等標識不清晰,影響倉庫收料。3、包裝不合適,設計未考慮,運輸保護不夠,造成來料不良。4、IQC檢驗標準與物料認可標準、供應商生產標準不統一,相互打架。5、供應商出廠檢驗OQC不到位,不良品流出。6、供應商製程IPQC控制不到位,關鍵工藝品控缺乏,工藝路線、作業指導不清。7、採購方對供應商的物料認可標準含糊不清,IQC檢驗無據可依。8、採購方認可工程師從10個樣品中挑出1個合格品,為了封樣而封樣,供應商不具量產性。9、供應商的供應商來料不良。10、……管中窺豹,略見一斑。看似一個小小的來料不良現象,竟然有這麼多的影響因素,令人咋舌。如前文所述,改善交期是公司體系的優化和改善。然而,在大多數企業現有的管理制度下,只有採購部門承擔著齊套責任,顯然是有失公平的。在品質體系健全的公司,品質是「防」出來,而不是「檢」出來的。品質管理是貫穿公司內部、外部的全流程行為。而現實卻是,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品質部門只做判官,只說「NO」,沒有從體系、標準上去思考並解決問題。 對此,建議從「知道、做到、防到」三個方面來解決採購品質問題,以確保交期可控。1、知道:標準、語言要一致。採購方要什麼,供應商供什麼,應保持共同的溝通語言、標準,首先要保證雙方都知道,並形成標準的書面文件。根據採購方規格定製的物料,除了規格參數、檢驗項目、認證……等等必要的標準,物料的公差、色差、運輸包裝、生產包裝要求,卻往往被採購方所忽略。這與研發設計師的專業水平、對供應商設備適配、生產可行性、製造型企業運作流程的了解程度有關。比如陽極氧化,批次不同,有可能存在色差。這時就要做出色差允收範圍,及時調整雙方的標準要求,以便供應商生產可供,採購方按新標準收料、檢驗。從這個角度來看,供應商早期介入產品開發,與供應商聯合開發與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設計階段,就確保供應商能夠滿足採購方的標準、要求,供應商也可以在廠內落實你的標準和要求。2、做到:執行、跟蹤要落地,保障所獲。知道,更需要做到。根據物料特性,涉及到定製的技術和品質工程師,應在供應商的首批量產之前,實地參與檢驗供應商的關鍵來料,深入供應商生產製程,參與品質的過程管理,尤其是關鍵控制點,以確保所交的物料是合格的物料。簡單來說,就是駐廠品質代表。供應鏈管理標杆企業,會繼續向上游延伸到供應商的供應商,以保障整個鏈條的順暢運轉。而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現狀,缺乏品質控制體系、流程和規範,不要說延伸到供應商的供應商,也不要說介入供應商的製程,公司內部也是各自為政。研發埋頭設計承認,採購埋頭下PO,供應商埋頭生產,送貨過來IQC埋頭檢驗,大家都在埋頭幹活,但結果卻是不合格,不是生產所需,驢唇不對馬嘴。3、防到:建立反饋、處理、修正的「螺旋式改善體系」。採購質量管理的目標是最大化地控制異常發生,不是簡單地「0或1」、「黑或白」二元管理,而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立採購質量問題反饋、處理、修正的「螺旋式改善體系」。來料不良一旦出現,應立即觸發螺旋式改善機制。和供應商一起成立改善小組、進行問題調查及追蹤、清查相關原材料和在制品庫存、檢討質量問題產生原因,制定臨時和長期改善措施,並持續跟蹤。落實「螺旋式改善體系」,需要供應商品質管理體系來保障。再往下游延伸,售後、客戶服務也可納入「螺旋式改善體系」。對供應商的品質問題處理機制,也要建立規矩,先禮後兵,從質詢、到警告、到罰款、到除名,逐次升級,有章可循。而我們見到的事實,往往是出了問題就滅火,救火英雄隨時出現,企業老闆帶頭四處滅火,追求短期見效。救火有功,英雄頻現。而根本問題仍沒解決,下次繼續發生。「人治」在這些企業表現的淋漓盡致。正如人們只記住了扁鵲醫術高明,而扁鵲卻說他大哥醫術更高超。(關於扁鵲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問問度娘)中小企業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缺失,沒有職能沒有人。品質部門對待供應商品質異常,容易走兩個極端。要麼一出事就罰款、要求採購部門更換供應商;要麼是不罰,無奈地同情採購部門,大家一起「和稀泥」。品質和採購都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誰也沒有從體系上去解決。部分企業也有自己的創新,IQC職能由採購部門管轄,不考慮制衡因素,對供應商的品質延伸管理和處理異常效率會高出許多,這是一種務實的嘗試。 結束語:採購要保障以合理的價格,在正確的時間,買到正確的物料。仔細剖析,觸目驚心。品質管理是貫穿公司內部、外部的全流程行為。建議從「知道、做到、防到」三個方面建立採購質量問題反饋、處理、修正的「螺旋式改善體系」,以確保交期可控。
Hunter 说的有道理。分两种情况吧:
一种是设计开发阶段采购未参与导致后期问题多;
还有一种是成本考量,想要要求多,你可能得多掏钱买,老板可能就不愿意了。物美价廉毕竟是极少的:lol 现在都已经进入全面品质管理时代了,怎么还停留在检验阶段呢?量产后发现检验标准不一致,包装不好,良率低等等一系列问题,可以项目管理可以说给0分。大多公司有个通病,有好的工具(可以参考VDA 6.3, PPAP, APQP等优质工具)不用,要用少的投入去获得高的品质回报,到头来还是砸自己的脚。 质量是全员的责任,光靠几个QSE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采购也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现在一些大型的集团公司都在将采购员向采购工程师转变。合作之前肯定要先去合作方做供应商审计,确保供应商有能力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才能进行合作。 1,再好的IQC,也不能将不合格的原材料变成合格的材料
2,没有所谓的“品质问题”,有的只是管理问题,不要什么都贯之以品质问题
3,人人都为自己的工作输出负责任 hunter5168 发表于 2019-11-20 08:24
抱歉抱歉 我確實是台灣台中人呀
简体繁体都是中国文化。 hunter5168 发表于 2019-11-20 10:28
時間可以抹平意識形態的差異 希望下一代能夠拋棄這種毫無意義的論調 現在是地球村的概念 要互助 才能強壯 ...
下一代够呛,海那边儿要感谢蒋经国,海这边儿恐怕还要两三代人。 hunter5168 发表于 2019-11-20 09:57
二岸 同文同種 要不是當年國共戰開打 怎又會分彼此 遠的不說 再看看二岸企業管理手法 也是同出一轍 咱又 ...
是的,大佬正解,意识形态差异而已,同文同术即为同宗,两岸历史和文化进程及其相似,强分你我太见外了。 感谢同胞分享,谢谢,同意IQC职责由采购分领,品质监管,实际检验中IQC往往夹在采购和品质领导中间左右为难,检验周期写在作业指导书上,不停的被采购和生产挑战,搬运和场地5S被物流仓库耽误,说多了都是泪。 hunter5168 发表于 2019-11-20 08:24
抱歉抱歉 我確實是台灣台中人呀
哈哈哈,有一次去外面玩儿,途中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父亲带着女儿,全程闽南话说笑,在我听来闽南话跟泰语或者柬埔寨语差不多,下飞机时我随口问了一句“Chinese?”,父亲蛮有礼貌地回答“No,From Taiwan”,旁边女儿随声附和道“Taipei”。随后大家蛮默契地一笑,各奔东西。以前看白先勇觉得其文章满是矫情,现在再看《台北人》则满是人文情怀。 说的好,就是繁体字看的太费劲。{:4_130:} {:1_89:} wutiexin 发表于 2019-11-19 17:28
说的好,就是繁体字看的太费劲。
哈哈哈 下次改進 一定改進. :):):):):):) 楼主是中国台湾人吧,搞什么繁体字:lol 鄂F8888 发表于 2019-11-20 08:22
楼主是中国台湾人吧,搞什么繁体字
抱歉抱歉 我確實是台灣台中人呀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词:成本(cost) 感谢分享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