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审核小组的分工 如果审核小组由三人及以上组成,可以分为A、B、C三组。
A组的审核地点在办公室,主要负责产品追溯,以检查记录和文件为主,如: 1.入库报告:产量、批号; 2.生产报告:产量、批号; 3.本批号成品检验报告:理化、微生物,化验人员名字、化验人员资质、产品标准、检测方法/规范、取样计划、留样记录; 4.过程检验记录:CCP、重量记录、指标(质量)、异常报告、卫生记录、设备清洗记录、环境监控记录、生产用水(冰)检验记录; 5.员工记录:抽取当班10-15%人员的健康证,并检查当班执行清洁、CCP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 6.本批号成品所使用原料检验报告:原料种类、放行报告、各个原料检验记录、化验人员名字、化验人员资质、原料标准、检测方法/规范、取样记录; 7.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注:A组只关注于追溯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即已经发生过的管理活动。
A组的审核路径为:
1)在成品库中选择已放行的产品,对外包装箱进行照相,记录批号和数量。
2)将成品带回办公室让供应商提供与此批号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见上)。
B组负责文件审核,文件主要包括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报告,如: 1.HACCP计划:小组、产品描述、预期用途、流程图、流程图确认、危害分析、CCP/OPRP控制措施; 2.PRP目录; 3.投诉管理; 4.内审; 5.管理评审; 6.培训管理; 7.设备维修、保养(包括安保设施); 8.不合格品控制; 11.源头(供应商)管理; 12.虫害管理(合同、检查记录、分析报告); 13.社会责任; 14.产品防护; 15.应急管理(停电、火灾对产品的影响); 16.召回演练。
c组主要负责生产现场操作行为,包括生产车间、库房和实验室,如: 1.现场卫生; 4.记录管理(CCP、OPRP、清洁、重量、质量、虫害、维修、异物); 5.标识管理:化学品、半成品、原料、成品; 6.人员培训(关键岗位+一般岗位); 7.设施、设备卫生设计; 8.交叉污染防护、润滑油等级; 9.原料/成品仓库卫生; 10.物品标识;11.FIFO(先入先出); 11.化学品库; 12.实验室:安全装置(喷淋、洗眼器)、通风橱、化学品台账、强酸(碱)存放、试剂标识(名称、日期)、检测仪器内部校验计划、检测方法管理、检测结果管理(签字+日期)、检测记录管理、检测人员资质、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消毒+空白试验+培养箱温度校验)。 6
审核过程中的配合 在审核过程中,需要三组进行信息传递,如:
可追溯信息的完整性与召回报告(证据对比) 成品、原料检验方法管理 检验人员资质管理 产品、原料技术规范管理 记录管理(CCP、清洁、产品检验、原料检验) 环境监控计划 纠正预防措施 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C组需要将部分信息传递给B组(现场评估) 7
审核原则
这样的审核安排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所有管理活动已经发生; 2.所有管理活动需要符合规范要求; 3.所有管理活动的信息不得缺失; 4.通过已经实现的产品,连接起人、机、料、法、环的所有管理信息。 8
审核流程和重点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管理的活动,可以通过一个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追溯(如下图)。 在仓库中刚刚生产1周左右的产品,可能还没有到消费者手中,或者即使到了消费者手中,还没有发生(或没有得到)投诉报告。
因此对投诉管理的验证,需要用更早批次的产品进行。
A组审核员的审核流程与重点
A组审核员在现场参观时,已经用相机拍摄了追溯产品的“品名、规格、生产批号”等信息(在包装箱外侧就有这些信息)。
回到办公室,向供应商提出要求,提供与这个产品相关的信息(见《供应商管理(7)供应商现场审核(中)》。
建议A组审核员将与这个批次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按照生产流程顺序,让客户放置在桌子上。
B组审核员的审核流程与重点 A组审核员在对信息的完整性进行确认时,B组审核员要求客户提供与产品记录或报告相关的管理依据。
逻辑是:找产品 -> 找记录 -> 找依据 -> 找疏漏 -> 找问题 -> 找风险
相对来讲对B组审核员能力的要求要高一些,他(她)还要对几个非常重要的报告进行确认和验证:
如果在ISO9001(2000版)中,选出哪个条款最重要的话,那我就选“管理评审”。
凡是与分钱相关的事,就是企业最大的事。有人可能说不对,分责任、分任务、定目标应该是最大的事。但这些事的前提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干个屁事。
所以看管理评审报告时,先看看总经理是否出席,然后看各位部门总监都说了些什么问题,最后就是行动计划是否有预算。
有些企业看我打的分非常低,有些不服气,我告诉他(她):凡是将管理评审作为认证活动而非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所运行的管理体系本身就会给经营带来巨大风险。
就如同一个国家的人大会议,成为一出闹剧时,这个国家一定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因此,几页纸的管理评审报告,已经代表了这家企业的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检查、改进的水平了。
建议看管理评审报告不要只看当年的,一定要看过去三年的报告。做纵向比较,看这家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转折。
内审报告是管理评审报告的部分输入。
但目前许多企业内审流于形式,审核员仍然处在“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的水平。为管理层提供的报告,只是纠缠于某一个操作行为,而非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这显然是管理层不感兴趣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可以在组织设计中进行策划,让各个部门的总监成为内审员。每次审核的时候,由总监担任各个审核组的组长。
在审核中试图抛开检查表,到一个业务部门可以从这几个问题问起。
为什么需要这个部门? 为什么需要这个岗位? 这个部门的主要业务流程是什么? 这个部门或岗位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你与其他部门发生的主要冲突是什么? 你如何解决冲突并开始有实施计划?
当你将这些问题告诉总经理时,我猜想他会乐疯了。因为这是他的痛点,是他天天睡不着觉的问题,如果你帮他想到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还愁他不给你提职、涨工资吗?
其他重要的管理程序
HACCP计划 PRP目录 虫害管理程序 放行管理程序 不合格管理程序 纠正预防管理程序 投诉管理程序 追溯管理程序 召回管理程序 危机管理程序 实验室管理程序 员工培训管理程序
B组审核员在看以上(不仅仅限于以上)管理程序时,需要提醒C组的审核员,协助在现场提供证据。
C组审核员的审核流程以及重点
在现场执行审核的C组审核员,主要是观察现场的操作行为。
因为无论你文件写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现场表现如何。现场执行审核的人,只要记住五个字,就基本上不会抓瞎。
三组审核员需要在末次会议之前,进行讨论。
针对操作性问题,找流程本身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责任和方法,但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的重复发生,那可能就是制度问题了。而制度问题往往与机制设计相关,到这个层次基本上就能够判断企业的系统风险管理水平了。
可以用《马氏问题分析层次图》,清晰表达了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三组讨论后,就需要向被审核方报告审核发现和审核报告了。
文章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