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
| DFMEA(设计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 PFMEA(过程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
定义
| 分析产品设计阶段的潜在失效模式,评估其对产品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并制定预防措施。
| 分析制造或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安全的影响,并制定控制措施。
|
应用阶段
| 产品设计阶段(如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原型制作前)
| 生产过程设计阶段(如工艺规划、工装设计、试生产前)
|
分析对象
| 产品设计(如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功能实现)
| 制造过程(如加工步骤、设备参数、操作规范、人员操作)
|
主要目标
| 预防设计缺陷,优化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及可制造性。
| 预防生产缺陷,优化工艺稳定性、质量一致性及生产效率。
|
团队组成
| 设计工程师、可靠性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客户代表等。
| 工艺工程师、生产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操作人员等。
|
关键输出
| 设计改进措施(如材料变更、冗余设计)、验证计划(如测试大纲)。
| 过程控制计划(如SPC参数、防错装置)、作业指导书(如操作规范)。
|
失效模式示例
| - 材料强度不足
- 结构设计导致应力集中
- 电气接口不兼容
- 环境适应性差
| - 设备参数设置错误
- 工装磨损导致尺寸偏差
- 操作人员漏装零件
- 环境温湿度影响工艺稳定性
|
分析方法
| 基于功能分析,识别设计功能的失效模式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 基于流程分析,识别生产步骤的失效模式及其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
更新频率
| 设计变更时更新(如材料替换、结构优化)。
| 工艺变更时更新(如设备升级、工艺参数调整)。
|
关注焦点
| 产品功能失效的根本原因(如设计缺陷、环境因素)。
| 过程变异和操作失误的根本原因(如设备能力不足、人为错误)。
|
主要工具
| 功能框图、边界图、可靠性预测工具。
| 过程流程图、工艺参数矩阵、控制计划。
|
风险优先级评估
| 使用 RPN(风险优先级数)= 严重度(S) × 发生度(O) × 探测度(D),优先处理高RPN值失效模式。
| 同样使用RPN,但更关注过程控制的探测能力(如防错装置的有效性)。
|
相关标准
| AIAG-VDA FMEA手册(汽车行业)、ISO 26262(功能安全)。
| AIAG-VDA FMEA手册、IATF 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
典型应用行业
| 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子产品设计。
| 汽车制造、电子组装、化工生产、食品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