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黄牛 于 2018-1-19 13:17 编辑
从1987年颁布的《质量体系—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1—87)开始,在标准的名称中就保留了“质量”二字。这是沿用了美国军工标准《质量大纲要求》(MIL—Q—9858A—1963)和英国质量保证标准《质量体系—设计、制造和安装规范》(BS 5750:Part1—79)中的概念。当时标准主要是针对“预期产品”提出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也正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使得ISO9001一进入中国就跑偏了。
不仅是环境管理体系、健康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它们的核心词既不是“体系”(大纲、规范),也不是“环境”、“健康”、和“质量”,核心词是“管理”。
这些标准要求,是讲应该如何“管理”的。
到了2015版的ISO9001标准中,有了很大的变化,增加了一些内容,包括:组织环境、相关方、风险、知识管理、过程管理、绩效评价、运行环境、资源的充分性、创新等内容。最为重要的是:对“最高管理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删除了“管理者代表”的要求。强调了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对体系的有效性负责,“确保将质量运营管理体系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在与企业的业务过程融合后,已经成为实质上的企业管理活动。其中的“组织环境”、“相关方需求”、“风险机遇”、“知识管理”、“运行环境”等,已经不适合再冠以“质量”的名称了。是时候去掉这层面纱,回归《管理体系要求》的本来面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