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二:喜欢去现场“望闻问切”
/ \$ k5 x& I1 }2 d. W
这是说质量工程师遇到质量问题的时候要亲自去现场确认问题,并像中医老师那样“望、闻、问、切”,用眼睛、耳朵、嘴巴、肢体等来确认问题,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分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 ~4 O! o$ J( F& R8 j3 p$ v, Y
有这么一个例子,某新产品在开始量产的时候,生产线发现某个元器件的管脚不容易插进PCB板的孔,于是问题上报。研发工程师就察看PCB板的孔的规定是直径1.3±0.1的圆孔,问题到底是出在孔的直径不符合规定,还是元器件的脚边长不符合规定?于是,该工程师再让IQC去测量PCB板的孔径以及脚的对角线长度,看是否有材料尺寸超标。由于该公司没有精密的仪器可以测量PCB板的孔径,于是IQC主管说没法测量,并要求设计部门重新更改尺寸,结果双方开始僵持并处于对峙状态。后来IQC的一位小姑娘另外拿了几个元器件及PCB板来试装配,结果发现可以插进去,只不过是稍微紧了一点,但不会对产品构成任何质量隐患。于是去问IQC主管和研发工程师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当时这两位工程师都哑口无言,最后同意继续生产和使用。其实这个质量问题的处理并不难,只要研发工程师及IQC主管都去现场看一下,确认一下问题,验证一下,就很容易解决问题。
日本质量管理界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术语叫“三现”,即现场、现实和现物,就是要求遇到质量问题的时候要去现场了解现物的现实情况,而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在办公室里想当然。我再加一个“三动”,即动脑、动手、动脚,以配合三现。
M E/ z/ A& Q1 j; G5 A
特质三:喜欢广泛阅读,认真学习和缜密思考, ~, e8 Q( s: P# H7 g+ h7 u" o
8 R+ ^0 z+ J) K- @
质量管理科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的集合。比如我们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产品的基础知识;要开质量会议,就需要懂得开会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以及激励的技巧等;比如要改进质量问题,需要懂得团队管理的技巧,包括懂得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要推动其他部门改进质量问题,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和变革技巧;比如要争取高层对质量工作的重视,需要懂得变革管理的技巧,等等。所有这些,需要大量学习、阅读和思考。只有广泛的涉猎,才能大大增加知识的储备,才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也只有当你博学,会思考,可以帮助团队解决问题,团队成员才会更喜欢你,拿你当自家人看待。.
特质四:喜欢问且会问为什么
优秀的质量工程师要会问问题,特别要会问为什么。日本丰田汽车有一个出名的词组就是5Why,也就是连续问五个为什么。比如,你看到一位工人,正将铁屑洒在机器之间的通道地面上。那你怎么用5Why的方法询问问题呢。
你问:“为何你将铁屑洒在地面上?”
你问:“为什么会滑,不安全?”
他答:“因为那儿有油渍。”
, `: I: ~, c4 ]% q4 U" T+ l
你问:“为什么会有油渍?”
他答:“因为机器在滴油。”
2 I6 C# x4 F+ J0 o% h
你问:“为什么会滴油?”
他答:“因为油是从连结器泄漏出来的。”
: M7 [" ^. V' X
你问:“为什么会泄漏?”
他答:“因为连结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了。”
% w* Q9 r) Y0 Q6 K
如果上述问题问到第一个为什么就结束了,那么将铁屑之所以洒到地上好像还是个正当的理由;问到第二个为什么,那么把油渍去除干净即可;问到第三个为什么,那么拿个容器把油接住即可……前面四个为什么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问到第五个为什么,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了,需要更换橡胶油封。所以,日本人特别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精神特别值得大家学习。
上面所举的五问为什么,并不是要我们学习它的这种形式,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问五次,有的可能问一个为什么,就问到点子上了,而有的可能需要问十次,才能问到问题的根本。我们学习的是这种提问的实质,即刨根问底,找出元凶。如果质量工程师不善于问为什么,那么往往看到的只是问题的表象,而不是问题的本质,或者就根本发现不了问题,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现状。比如有些质量工程师在制定工艺文件或者质量文件时习惯于沿用公司“老前辈”的方法,而不问问为什么,不问问合不合理,不问问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所以,要成为优秀的质量工程师,一定要学会问为什么,善于问为什么,目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