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被审核,都会涉及到设备清单。不论是审核和被审核都习惯于在问到设备清单时,提供一份设备清单,然后审核员拿着设备清单按图索骥,询问和调查与清单上设备相关的诸如采买、验收、维修、保养、检定或校准、甚至是标识或溯源等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活动开展的证据,再然后就是噼里啪啦,打完收工——符合的符合,不符合的开不符合。
以上是大部分审核的经典流程,是审核员偷懒的法宝——如果没有其他不符合,在这里总能找到一些存在感,例如设备标签上的格式问题、表述问题、黏贴是否牢靠的问题等等。最经典的是温湿度计,当产品的贮存温度是-20℃~50℃时(举个例子),温湿度计是放还是不放?是校准还是不校准?很多审核员们就纠结在这些问题上,通过一通神侃来抬升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我觉得,为了能够更好的刷存在,也许可以有另一种方法,例如设备综合效率这一高深而又浅显的课题。这个课题首先要从企业提供的《设备清单》中选题,尤其涉及某些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大企业,选中这样的课题,在ISO9001的9.1.3埋下个大伏笔。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在《设备清单》中选择自动化程度较高,或涉及关键工序的设备,查这些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情况,如果频次较高,那么问题就来了,查企业是否针对此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这里统计和分析的最佳参数就是设备综合效率——OEE(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
咋做?给个检查表你看看。(为了写这篇文章,临时用excel做了一个,大家也可以尝试着做做)
检查表中:设备综合率=时间开动率(1)×性能开动率(2)×一次交验合格率(3) 参数1:时间开动率=实际工时/计划工时(实际工时的意思就是实际做了多长时间,计划工时同理;其中实际工时必小于计划工时,因为实际工时=计划工时-非计划停机时间,这里的非计划停机时间可能是设备故障、换单、校准或员工开小差了?)。
参数2:性能开动率=净开动率×速度运转率(其中:净开动率=产量×实际节拍工时/实际工时;速度运转率=计划节拍工时/实际节拍工时)
参数3:一次交验合格率——这个不解释。 一般情况下,优秀企业的设备综合效率≥85%,其中:工时利用率(时间开动率)>90%;性能开动率>95%;一次交验合格率>99%。为啥这么高?因为六西格玛和精益管理,说白了就是有人有钱还能办事。
当然,撇开企业管理不谈,审核员如果能在日常审核中提出到这一步,还是比较牛气冲天,也是能够让企业另眼相看的。 对于中小企业,或以组装/调试为主业的企业来说,这个参数用起来就显得有些违和了,所以也要看清情况再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赖老师的质量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