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应对新的形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 质量奖。
在发达国家(地区)中, 日本面对二战后经济复苏和“东洋”货口碑不佳的压力,于1951年设立" 戴明奖",是世界上最早设立质量奖的国家。为了应对日本产品的挑战, 美国于1987年设立“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每年由总统为获奖者颁奖。日本和美国质量奖在推动和改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所取得的质量成效,使 欧洲企业感受到开发一个与之相媲美的欧洲 质量改进框架的紧迫性。 欧洲委员会和欧洲 质量管理基金会设立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并于1992年首次颁发了“欧洲质量奖”,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还设立了本国(地区)的质量奖。在发展中国家(地区)中,都在经济进入增长的关键时期设立了 “国家质量奖”,如韩国于1975年,印度和巴西于1991年,俄罗斯于1996年分别设立“国家质量奖”。 中国也在2001年设立了全国质量奖。目前,世界上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质量奖。
以上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设立“国家质量奖”,能极大地增强企业的荣誉感和勇于竞争的信心,提升广大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水平。同时,也体现政府对提高质量的主张,体现一个民族对高质量的追求。
日本、美国、欧洲和中国质量奖差异
日本、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奖,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其当下的质量管理内涵。
这些不同是与当初设立质量奖的目的以及各国各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况相关的。但无论是日本、美国或欧洲以及中国,质量奖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质量改进,提升对质量改进重要性和质量管理技术方法的意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 ISO 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 标准的颁布,全面质量管理正在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质量奖在评审项目及广度与深度等方面,也将随之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