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部分 管理体系认证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在审核中的应用 第1章 管理学基础考点解读 1.1 管理的内涵 1.1.1 管理的定义 1.1.2 管理的性质 1.1.3 管理职能 1.1.4 管理层级 1.2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1.2.1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1.2.2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2.3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2.4 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2.5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1.2.6 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3 管理学基本原理 1.3.1 系统原理 1.3.2 人本原理 1.3.3 责任原理 1.3.4 能级原理 1.3.5 效益原理 1.3.6 信息原理 1.3.7 适度原理 第2章 管理体系概论 2.1 管理体系的起源和发展 2.1.1 管理体系的起源 2.1.2 管理体系的发展 2.2 管理体系核心理念 2.2.1 运用过程方法 2.2.4 追求持续成功 2.2.6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2.7 强调领导作用 2.2.8 提倡全员参与 2.2.9 循证决策 2.2.10 关系管理 2.3 管理体系通用术语 2.3.1 管理体系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 2.3.2 管理体系常用术语 2.3.3 管理体系认证认可的主要术语 2.4 管理体系实现过程 3.1 高层结构理论基础 3.1.1 高层结构的作用 3.1.2 高层结构的核心内容 3.1.3 高层结构的框架和条款 3.1.4 高层结构的管理思维 3.1.5 核心条款文本描述方式 3.2.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高层结构4.1条款) 3.2.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高层结构4.2条款) 3.2.3 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高层结构4.3条款) 3.2.4 ×管理体系(高层结构4.4条款) 3.3 领导作用(高层结构第5章) 3.3.1 领导作用和承诺(高层结构5.1条款) 3.3.2 方针(高层结构5.2条款) 3.3.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高层结构5.3条款) 3.4 策划(高层结构第6章) 3.4.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高层结构6.1条款) 3.4.2 ×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高层结构6.2条款) 3.5 支持(高层结构第7章) 3.5.1 资源(高层结构7.1条款) 3.5.2 能力(高层结构7.2条款) 3.5.3 意识(高层结构7.3条款) 3.5.4 沟通(高层结构7.4条款) 3.5.5 成文信息(高层结构7.5条款) 3.6 运行(高层结构第8章) 3.7 绩效评价(高层结构第9章) 3.7.1 监视、 测量、分析和评价(高层结构9.1条款) 3.7.2 内部审核(高层结构9.2条款) 3.7.3 管理评审(高层结构9.3条款) 3.8 改进(高层结构第10章) 3.8.1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高层结构10.1条款) 3.8.2 持续改进(高层结构10.2条款) 第4章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管理基础 4.1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概念 4.1.1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审核机构 4.1.2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基本要求 4.2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特征 4.3 认证机构的管理体系 第5章 管理体系认证能力及认证过程 5.1 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 5.2 管理体系认证人员通用能力要求 5.2.1 通用认证职能 5.2.2 通用能力要求 5.3 特定管理体系认证人员能力要求 5.4 认证人员能力评价 5.4.1 认证人员能力评价流程 5.4.2 认证人员能力评价方法 5.5 管理体系认证过程 5.5.1 认证前的活动 5.5.2 策划审核 5.5.3 初次认证 5.5.4 实施审核 5.5.5 认证决定 5.5.6 保持认证、申诉、投诉、客户的记录 第6章 管理体系专项认证技术 6.1 认证范围与审核范围确定方法 6.2 审核时间的确定方法 6.2.1 与审核时间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6.2.2 管理体系认证初次审核时间 6.2.3 管理体系认证其他审核时间 6.3 多场所审核与认证方法 6.3.1 多场所审核与认证有关的定义及应用 6.3.2 多场所组织认证的条件 6.3.4 对不适用抽样的多场所组织审核的方法及其他 6.3.5 多场所审核与认证 6.4 管理体系认证结合审核(多体系审核)应用方法 6.4.1 与结合审核(多体系审核)、一体化审核有关的定义及应用 6.4.2 结合审核(多体系审核)的准备信息 6.4.3 结合审核(多体系审核)方案 6.4.4 结合审核(多体系审核)计划 6.4.5 结合审核组(多体系审核组) 6.4.6 结合审核的人日数(多体系审核的人日数) 6.5.2 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基础 6.5.3 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要求 第2部分 管理体系审核通用知识和技术在审核中的应用 第7章 审核基础知识 7.1 概述 7.1.1 与审核有关的术语 7.1.2 审核简述 7.2 审核的分类 7.3 审核原则 7.4 认证中的审核活动 7.4.1 审核是认证的关键活动之一 7.4.2 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服务认证中的审核活动 第8章 审核方案管理 8.1 审核方案管理概述 8.2 确立审核方案的目标 8.3 确定和评价审核方案的风险和机遇 8.4 建立审核方案 8.4.1 审核方案管理人员的作用和职责 8.4.2 审核方案管理人员的能力 8.4.3 确立审核方案的范围和详略程度 8.4.4 确定审核方案资源 8.5 审核方案的实施 8.5.2 规定每次审核的目标、范围和准则 8.5.3 选择和确定审核方法 8.5.4 选择审核组成员 8.5.5 为审核组长分配每次的审核职责 8.5.6 管理审核方案结果 8.5.7 管理和保持审核方案记录 8.5.8 认证审核中审核方案的调整管理 8.6 监视审核方案 8.7 评审和改进审核方案 8.8 认证机构对审核方案的管理 第9章 审核过程 9.1 概述 9.2 审核的启动 9.2.1 与受审核方建立联系 9.2.2 确定审核的可行性 9.3 审核活动的准备 9.3.1 审核准备阶段的成文信息评审 9.3.2 审核的策划(编制审核计划) 9.3.3 审核组工作分配 9.3.4 准备审核所需的成文信息 9.4 审核活动的实施 9.4.1 为向导和观察员分配角色和职责 9.4.2 举行首次会议 9.4.3 审核中的沟通 9.4.4 审核信息的可获取性和访问 9.4.5 实施审核时的成文信息评审 9.4.6 收集和验证信息 9.4.7 形成审核发现 9.4.8 确定审核结论 9.4.9 举行末次会议 9.5 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分发 9.5.1 审核报告的编制 9.5.2 审核报告的分发 9.6 审核的完成 9.7 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第10章 审核关键技术 10.1 概述 10.1.1 与审核技术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0.1.2 对审核技术的基本认识 10.2 审核技术 10.2.1 审核技术的构成 10.2.2 审核的基本方法 10.2.3 基于过程的审核 10.2.4 远程审核技术 10.3 审核关键技术的应用 第3部分 质量管理方法与 工具知识及其在审核中的应用 第11章 战略分析方法与工具 11.1 概述 11.1.1 战略 11.1.2 战略管理的内涵 11.1.3 战略管理的流程 11.1.4 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区别 11.1.5 企业战略实现的影响因素 11.2 宏观环境分析模型 11.2.1 宏观环境分析模型的定义 11.2.2 PEST分析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程序 11.3.1 态势分析法的定义 11.3.2 SWOT分析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步骤 11.4 波士顿矩阵 11.4.1 波士顿矩阵简述 11.4.2 波士顿矩阵分析步骤 11.4.3 波士顿咨询集团法的应用法则 11.5 平衡计分卡 11.5.1 平衡计分卡概述 11.5.2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11.6 标杆管理 11.6.1 标杆管理概述 11.6.2 标杆管理的推进步骤 第12章 过程策划方法与工具 12.1 过程方法 12.1.1 过程 12.1.2 过程方法 12.1.3 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12.2 流程分类框架设计 12.2.1 流程及流程描述 12.2.2 流程分类框架起源与框架结构 12.2.3 实施流程分类框架的目的与作用 12.2.4 流程框架设计的方法 12.3 乌龟图和流程图 12.3.1 乌龟图 12.3.2 流程图 12.4 服务蓝图 12.4.1 服务系统的构成 12.4.2 服务蓝图的内涵 12.4.3 服务蓝图的核心思想及作用 12.4.4 服务蓝图的结构及要素 12.4.5 服务蓝图的绘制 12.5 业务流程重组 12.5.1 业务流程重组概述 12.5.2 企业流程重组与组织变革 12.5.3 企业流程重组的方法与程序 第13章 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 13.1 风险管理概述 13.1.1 ISO 31000:2018《风险管理指南》标准概述 13.1.2 风险管理原则 13.1.3 风险管理框架 13.1.4 风险管理过程 13.1.5 风险评估技术 13.1.6 风险管理过程与业务管理流程 13.1.7 ISO 31000与COSO风险框架关系 13.2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13.2.2 FMEA制作前的准备 13.3 风险矩阵 13.3.1 风险矩阵的定义和构建 13.3.2 风险矩阵方法的应用 13.4 故障树 13.4.1 故障树概述 13.4.2 故障树分析的一般步骤 13.5 人因可靠性分析 13.5.1 人因可靠性分析概述 13.5.2 HRA事件树构造及评价 第14章过程控制方法与工具 14.1 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14.1.1 质量控制 14.1.2 统计过程控制 14.1.3 质量变异的原因 14.2 过程能力分析 14.2.1 过程能力 14.2.2 过程能力指数 14.2.3 过程能力指数的评定 14.3 控制图 14.3.1 控制图概述 14.3.2 控制图的种类 14.3.3 控制图应用程序 14.3.4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14.4.1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14.4.3 属性值数据测量系统分析 第15章 检验及准入方法与工具 15.1 检验概述 15.1.1 检验 15.1.2 抽样检验 15.1.3 抽样检验名词术语 15.2 计数型抽样检验 15.2.1 抽样方案及对批可接收性的判定 15.2.2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原理及方案设计(GB/T 13262—2008) 15.2.3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原理及方案设计(GB/T 2828.1—2012) 15.3 计量型抽样检验、散料抽样检验 15.3.1 计量型抽样检验 15.3.2 散料抽样检验 15.4 生产件批准程序 15.4.2 提交PPAP的时机 15.4.3 PPAP提交等级及提交所需的实物和资料 15.4.4 PPAP的过程要求 15.4.5 零件提交状态(零件提交的处理结果) 15.4.6 PPAP记录的保存 第4部分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16章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考点解读 16.1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16.1.1 法的特征与分类 16.1.2 法的制定主体和表现形式 16.1.3 法的效力层级 1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 16.2.1 通则——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 16.2.2 通则——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16.2.3 通则——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 16.2.4 典型合同——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借款合同,保证合同 16.2.5 典型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 16.2.6 典型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 16.2.7 典型合同——物业服务合同、中介合同、合伙合同 16.2.8 准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 16.3.1 总则,产品质量的监督,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16.3.2 损害赔偿、罚则、附则 16.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16.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6.4.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6.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6.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6.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1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16.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16.11 《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