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ng_0917提问:
最近看資料,要做制程能力,SPC,前提是你的制程必須是穩定的,否則沒有意義.
那就困惑了,怎樣才能說明制程是穩定的呢?
如果不穩定,那麼算CPK就沒有意義了嗎?
@JasonLee回答:
SPC(統計過程管制),主要有兩個工具:一是管制圖、一是製程能力分析,兩個目的不同:
一、管制圖的目的:監控製程穩定性
1. PP階段一般為分析階段,主要是了解歷史表現為何,計算出歷史平均(CL)及上下管制界限(UCL、LCL)
2. MP階段以後為管制階段,即依據分析階段所計算而得管制範圍進行監控,若有out of control的點發生,即代表製程異常(異常不見得是壞事,只是異於往常,跟以前分析階段的表現不一)
二、製程能力分析(Cpk、PPK)目的:製程表現與規格比較,觀察其符合規格的能力有多好。Cpk與Ppk差別只在標準差算法不一樣,Cpk的標準差稱為組內標準差,它只評估組內(同一工單)變異,Ppk的標準差稱為整體標準差,他同時包含組內跟組間(不同工單)變異。若Cpk表現好,但Ppk表現不好,代表組內變異小,但組間變異大,不同的人機料法環等控制,需加強。管制圖跟製程能力沒有必然的關係。有可能(1)製程穩定且能力不錯,也可能(2) 製程穩定但能力不好,也可能(3) 製程不穩定但能力不錯,也可能(4)製程不穩定且能力不好。
@狮子回答:
从阶段来讲,CPK一般用于试产阶段,SPC一般用于量产阶段。
在试产阶段,要想做CPK,基本上是在确认制程稳定情况下才开始做,然后按照标准抽样,举行做测试和分析,如果不稳定的话,做出来的数据也没什么意思。SPC,一般情况下,每次抽取5pcs,目的就是监督下制程的稳定性,不像CPK,可能一下子就需要125pcs,少的有 25pcs来做CPK以验证制程的稳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