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检验规范流程
产品的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工艺变更、制程调整、非计划停线及转产、转线等活动。 如何确保这些活动,不会对后续的生产 品质产生影响呢? 这就需要在作业准备验证、停产后验证的阶段,进行首件检验了。
01
首件及首件检验
1. 过程改变 生产过程中,5M1E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发生改变。 如人员变动、 设备调整和维修、换料、换工装夹具、设计变更、停线等等。 2. 首件 每个班次/产线生产投入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 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3. 首件检验 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检验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企业或客户的要求制定。 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对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 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02
首件检验的目的
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 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 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降低不良 成本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系统性或特殊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量不合格品发生。如: 工夹具严重磨损; 安装定位错误; 看错图纸; 工艺设置错误; 投料或配方错误等。
03
首件检验的时机
1. 首件检验时机: 2. 首件检验的要求: 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班组长进行“互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确定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用记号笔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为止。 所有首件产品必须留样,留作后续产品对比,来看过程是否发生变化。 首件检验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加工、进行三检,直到合格后才可以定为首件。
04
首件检验流程
1. 适用范围
本 文件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工作程序。 2. 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首件检验工作。 未经新品首件、批首件检验或首件检验不合格,而擅自生产产品,由此引起的质量事故,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检验员、生产线负责人,对首件检验的正确性负责。 对首件确认工作未完成,检验员出具质量凭证,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由检验员负责。 3. 控制要求
对生产部门首次连续性生产的第1件完工的产品,必须经过首件检验和确认。 由于设备、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停机,停机再开机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产品材料、规格变更后投入生产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首件检验时,应由生产单位负责通知检验员,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样件、工艺文件进行。 检验员填写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在首件卡上签字,并将卡片挂在首件产品上,做好首件标记。 首件检验不合格应立即退回,重做首件,并做好记录。未经首件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验收。 首件作为批量生产的样件,由生产部门负责保留到全批生产结束后,才能最后送交。 4. 工作程序
在首件制作过程中,生产线负责人、检验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际生产者按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有效的生产工艺文件,自行完成首件,并对每一生产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常规生产产品及停机再开机生产的产品首件,生产必须完成所有生产工序,经生产者检验合格,在首件牌上签字后,再交由检验员进行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时,检验员应会同生产线负责人,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样件、工艺文件、产品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在首件产品上签注“首件合格”,首件卡上由生产者、检验员会签。 首件检验不合格立即退回,重做首件。 新产品第一次批量生产及材料、规格发生变更后生成的半成品、成品都需要进行首件检验及确认。 首件检验时应及时做好首件记录,填写首件确认书。 当首件生产中发现 质量问题,应及时反映和处理,并对不合格项重新进行确认。 有检验合格的首件,并将结果记录在首件卡上,并由检验员对质量作出认可后,方可组织批量生产。 只有经过首件确认后,检验员方可开始进行正常交收检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