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白车身模具验收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以下是主要步骤:
预验收
1、资料审查
首先要检查模具
供应商提供的技术
文件,包括模具的设计图纸(2D 图纸和 3D 模型)。这些图纸能够清晰展示模具的结构细节,如型腔形状、滑块位置、顶出机构等。
模具材料清单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它明确了模具各个部件所使用的材料,例如模架材料可能是优质的铸铁,而成型零件可能采用合金钢,验收者需要核实材料的选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
质量标准。
还需要查看热处理报告,因为合适的热处理可以提高模具零件的
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例如,通过淬火和回火处理的冲裁模具刃口部分能够具有更好的耐用性。
检验记录则记录了模具在制造过程中的检验情况,包括尺寸检验、表面质量检验等内容。
2、外观检查
检查模具的整体外观是否有明显的缺陷,如表面是否有磕碰、划伤。对于一些高精度的模具,即使是微小的划痕也可能影响到零件的成型质量。
检查模具各部分的装配是否紧密,连接螺栓是否齐全且拧紧,观察是否有零件松动的迹象。例如,模具的镶块与模座之间应该紧密贴合,不能有缝隙。
检查模具的铭牌信息是否正确,包括模具编号、生产日期、模具规格等内容。这有助于模具的管理和追溯。
利用三坐标测量仪等精密测量
设备,对模具的关键尺寸进行测量。例如,对于冲压模具,需要测量冲头和凹模的尺寸精度,其尺寸公差一般控制在 ±0.01 - ±0.05mm 之间,具体数值根据零件的精度要求而定。
测量模具型腔的尺寸精度,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例如在注塑模具中,型腔尺寸的偏差会直接导致注塑零件的尺寸不符合要求。
试模验收
1、设备准备
选择合适的冲压设备或注塑设备,设备的吨位、锁模力等参数要与模具的要求相匹配。例如,对于大型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模具,需要使用大型的冲压机床,其冲压吨位可能达到数千吨。
调试设备的参数,如冲压速度、注塑压力和温度等。在注塑过程中,不同的塑料材料需要不同的注塑温度,如 PP 材料注塑温度一般在 180 - 220℃之间。
2、试模材料准备
对于冲压模具,要准备好符合零件材质要求的板材,板材的厚度公差应符合规定标准。例如汽车车身外板零件通常采用厚度为 0.7 - 1.2mm 的冷轧钢板。
在注塑模具验收时,要准备质量合格的塑料原料,并且要对原料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水分对注塑质量产生影响。例如,PA66 材料在注塑前需要将水分含量控制在 0.2% 以下。
3、试模过程
小批量试模,一般冲压模具试模数量为 3 - 5 件,注塑模具试模数量可能为 5 - 10 件。在试模过程中,观察模具的开合模动作是否顺畅。对于有滑块和斜顶的模具,要特别注意滑块和斜顶的运动是否正常。
记录试模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冲压或注塑的压力、速度、时间等。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正式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试模零件检验
对试模后的零件进行尺寸测量,使用量具(如卡尺、千分尺等)检查零件的关键尺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例如汽车车门内板零件的安装孔位置尺寸公差一般要求控制在 ±0.5mm 以内。
检查零件的外观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是否有拉伤、飞边、缩痕等缺陷。对于汽车外观件,表面粗糙度Ra 值一般要求在 0.8 - 1.6μm 之间。
零件的性能
测试,如冲压零件的强度测试、注塑零件的韧性测试等。根据零件的具体使用要求,可能还需要进行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方面的测试。
最终验收
1、验收报告整理
根据预验收和试模验收的情况,整理出详细的验收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模具的基本信息、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试模零件的检验结果等内容。
由参与验收的各方(包括汽车制造商、模具供应商等)代表签字确认验收结果。
如果验收合格,模具供应商将模具交付给汽车制造商,并对汽车制造商的相关人员进行模具操作和维护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模具的日常保养方法、常见故障的排除等。